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7 1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6:44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年少多金、神勇威武、天下无敌、宇内第一、寂寞高手、刀*不入、唯我独尊、玉面郎君、仁者无敌、勇者无惧、金刚不坏、英明神武、侠义非凡、义薄云天、古往今来、无与伦比、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待友热情、对敌冷酷、阴险狡诈、无所不为、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对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两肋插刀、*林弹雨、勇往直前、慷慨大方、头脑精明、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百折不饶、百打不死、侠中豪杰、人中龙凤、有情有义、有胆有色、举世无双、既酷又帅、人之表率、诚实可信、谈吐大方、风度翩翩、气势凌人、气质高贵、单身贵族、貌赛潘安、智胜孔明、勇比子龙、义超关羽、巧越鲁班、至尊至圣、至高无上、华丽绚烂、英勇无比、道德榜样、千杯不醉、坐怀不乱、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傲视众生、世外高人、光明磊落、公正无私、震古烁今。
《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
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
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
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
猗(ē)猗:长而美貌。猗,通“阿”。
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会(guì)弁(biàn):鹿皮帽。
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箦(zé):积的假借,堆积。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
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言谈风趣。虐:粗暴。
一说过分。赏析: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
这位*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
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
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
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
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
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
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小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相”是一个典故,其大意是: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今天,人们渐渐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写成“人心不足蛇吞象”来比喻人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就像蛇贪心很大最终想吞食大象. 【古文】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唐代柳宗元《蝜蝂传》)译文: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