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有什么作为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7 10:1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3:11
戊戌政变后他们主要以保皇派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虽然主张改革,但是极力维护君主制.
康有为(1858~1927)在戊戌政变后的主要表现:
1899年7月20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成为保皇派首领。次年,义和团运动发生,他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策动唐才常等人主持的自立军“勤王”,虽言定在海外筹办经费,却迟迟不寄。自立军因宗旨模糊,经费无着,旋即失败。康亦再无作为。1901~1903年间,他在印度撰《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诸书,阐述“循序渐进”、“不能躐等”的改制说,反对资产阶级*运动。1907年,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后正式定为“帝国宪政会”),成为推动清*实施宪政的*团体。辛亥*成功后,康仍以为“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鼓吹“虚君共和”。1913年返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共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和张勋策划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迅告失败。晚年在上海办天游学院,讲授国学。康生平著作甚丰,有人统计,达一百三十九种。台湾蒋贵麟辑成《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等。
梁启超在9月政变发生时,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派的论战达到*,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派的反对。
1906年,清*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派与清*妥协。*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争夺*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战争。11月,段内阁*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3:12
康有为曾为保皇理想奋斗过,直到宣统皇帝退位后,还觐见过;在张勋复辟时也深表赞同
他始终是君主立宪的坚持者,这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已经不符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3:12
为朝廷,资产阶级所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3:13
一个远赴日本生活,另一个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