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检查学生课堂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4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一、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学了,教师是否教了。
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作笔记,常常告诫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学生的笔记作在哪,一般有两种情况:可以是课本里相应的位置,也可以设专用的笔记本。这些都是常识。但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去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则浪费了最宝贵的即时性生成资源,浪费了最好的教学反思时机。
检查学生笔记,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错别字真的不少,有些是笔误,有些是对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属于乱写、错写。如:将“指定”写成“指立”,“平民”成了“平人”,“简明”成了“简省”,不一而足。笔者在检查学生小星《马》(布封)的课堂笔记时,发现他将“驯良”写成了“训良”,问他为什么写成这样,他说不上来。于是我用形声字的有关常识再次给他讲解“驯、训”的区别,并且在课堂上向全班讲析“驯”、“训”的形旁、声旁。第二天默写本课生字词,全班无人将“驯”写错。笔者发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对于字词的教学有些淡化了,一上课就用电子屏幕打出生字词,让学生读读,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视觉训练太多,体验训练太少!
笔者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还发现学生的病句也不少: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题第一题的笔记:“作者经过一段过渡时间”,“作者在这里将度过了快乐无比童年,回忆梦幻这美好”等等,这些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我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作文中的其他病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病句的语法教学,这种“时时教、处处教、有则教”的特殊语法教学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病句是学生自己的,病症探析、修改都由学生完成,例子熟悉,做得及时,收效显著。
二、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如何,教师是否在进行培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课后题的第一题往往是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教学环节上看,就是时髦的“整体感知”环节。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上完课后,还不能准确、完整、规范地完成这第一题。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有多媒体辅助了,动动鼠标,打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就忙不迭地抄写吧!至于如何引导对整体内容的梳理、概括,对各段落中心句的提炼等,没有去落实。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能促使自己好好反思在养成学生的基本能力方面的欠缺。
笔者还发现,有的学生课后题没有答案,有的虽然有答案,但根本说不上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笔者反思: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和课外拓展时,做法不科学或做了不少的无用功。比如探究,依靠什么,抓住了细节来赏析吗?课外拓展,拓展得有序、有度吗?郑振铎先生的《猫》课后第二题: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笔记是:好久不养猫,是因为第二只猫的亡失,让“我”伤心愤怒,于是产生了暂时不养猫的想法;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有关,“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心中永远愧疚,有种负罪感,看到猫又会引起心灵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学生的笔记很完整,但要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他却答不上来。这种情况说明了学生只会背答案,其实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把握文中关于猫、人的描写。事实上,还因为教师课堂上没有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相关描写来分析“我”的心理。
一次检查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记,在《木兰诗》结尾处,她在“著我旧时裳”的“裳”字上注上“chang”,又在旁边写上“shang”,并且打了个问号。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音怎么读,我自己都没有认真研究,只是按照课文录音带的读音,要学生注上“chang”,喜的是学生敢于质疑,在无疑处有疑,这么好的学习表现,多么令人感动!我后来仔细查阅《说文解字》等字典,确定应读“chang”,并在班上大力表扬该同学的学习精神。还有一次,学生为《在沙漠中心》的第二段作批注。原文是“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学生的批注是:“这几句特形象,比喻得恰切无比,写出了沙漠中心地带的风之烈,风之猛,写风的猛烈其实就写出了我的痛苦无奈。”我十分惊奇,学生能在细微之处看到不平常,能深入词句分析到位。
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逐步形成,教师是否在自觉地培养。
我发现每个班差不多有十几名学生所作的笔记很散乱,笔记的位置与文段题目的位置极不相称,有的甚至用上了各种转移方向的箭头,时间长了,学生本人也不清楚哪里对应哪里。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所作的笔记颜色杂乱,用了各种颜色的萤光笔,赤橙黄绿青蓝紫,眼花缭乱。对于这两种情况,我曾经与学生仔细谈过,并不断予以指导,但收效甚微,后来求助心理学老师,我才明白:笔记散乱,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学生在生活上散乱无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条理性。于是,我从学生的家庭生活自理、规范化,从班务工作等方面训练学生生活的条理性,进而纠正学生的笔记散乱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喜欢用多种颜色作笔记的学生,不是因为爱美,而是属于“视觉型”的学习类型,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颜色敏感,但优点也很突出,对于课文内容,多看就能背诵下来。面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很注意个体指导,规定上课时只能用两种颜色的笔。
我还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笔记特别有趣:相应位置没有语文方面的笔记,而是画了许多的汽车、*支、漫画片主人公、动画中的主角,或者画了许多世界上的著名商标。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反思的是教学是否吸引学生,课堂是否缺乏精彩。但我了解了这几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后才发现,他们应当属于“动触类型”的学习风格,只要进行恰当的行为调整和方法指导,他们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升。课堂上,我充分关注他们,并告知下课就要检查笔记,允许他们在课堂上抄写课文的精彩段落等。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检查修改学生笔记中,矫正他们的不良做法,对促使他们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利。
四、教师的课堂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要“以学定教”,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认知规律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因为方向比速度重要。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能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如果教师自以为是,不了解学生实情,把课堂目标定得太高、太杂,或者以高中生的要求来对待初中生,这些都应属于拔苗助长的做法。笔者教学《雪》(鲁迅),目标有三:掌握生字词,了解两幅雪景的写法特点,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意思。从背景介绍到朗读,再到理解,我只用了一节课。表面上学生都在忙碌,课堂上好不热闹,我也洋洋得意。但检查学生笔记时发现,学生在课后第三题的几个句子旁都标上了问号。有名女同学还写下了两句话:“为什么说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后来我又在早读时间强调了这道题的答案,但这位学生还是不明白。鲁迅先生受过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雪》作为散文诗,且选自《野草》,有着独特的创作心理,要一个初中生了解文中的难句,太勉为其难了!如果教法上能做到难文浅教,文中的难句学生也许能了解一部分吧。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还真不少!如果某个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中不能落实,那么这样的目标显然是无效的,是必须更改的。
当然,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太浅,对学生的能力毫无用处,或者必须拓展的地方欠缺拓展,应付了事,那应该又是另一个极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She strikes another The par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一、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学了,教师是否教了。
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作笔记,常常告诫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学生的笔记作在哪,一般有两种情况:可以是课本里相应的位置,也可以设专用的笔记本。这些都是常识。但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去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则浪费了最宝贵的即时性生成资源,浪费了最好的教学反思时机。
检查学生笔记,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错别字真的不少,有些是笔误,有些是对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属于乱写、错写。如:将“指定”写成“指立”,“平民”成了“平人”,“简明”成了“简省”,不一而足。笔者在检查学生小星《马》(布封)的课堂笔记时,发现他将“驯良”写成了“训良”,问他为什么写成这样,他说不上来。于是我用形声字的有关常识再次给他讲解“驯、训”的区别,并且在课堂上向全班讲析“驯”、“训”的形旁、声旁。第二天默写本课生字词,全班无人将“驯”写错。笔者发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对于字词的教学有些淡化了,一上课就用电子屏幕打出生字词,让学生读读,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视觉训练太多,体验训练太少!
笔者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还发现学生的病句也不少: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题第一题的笔记:“作者经过一段过渡时间”,“作者在这里将度过了快乐无比童年,回忆梦幻这美好”等等,这些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我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作文中的其他病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病句的语法教学,这种“时时教、处处教、有则教”的特殊语法教学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病句是学生自己的,病症探析、修改都由学生完成,例子熟悉,做得及时,收效显著。
二、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如何,教师是否在进行培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课后题的第一题往往是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教学环节上看,就是时髦的“整体感知”环节。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上完课后,还不能准确、完整、规范地完成这第一题。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有多媒体辅助了,动动鼠标,打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就忙不迭地抄写吧!至于如何引导对整体内容的梳理、概括,对各段落中心句的提炼等,没有去落实。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能促使自己好好反思在养成学生的基本能力方面的欠缺。
笔者还发现,有的学生课后题没有答案,有的虽然有答案,但根本说不上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笔者反思: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和课外拓展时,做法不科学或做了不少的无用功。比如探究,依靠什么,抓住了细节来赏析吗?课外拓展,拓展得有序、有度吗?郑振铎先生的《猫》课后第二题: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笔记是:好久不养猫,是因为第二只猫的亡失,让“我”伤心愤怒,于是产生了暂时不养猫的想法;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有关,“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心中永远愧疚,有种负罪感,看到猫又会引起心灵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学生的笔记很完整,但要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他却答不上来。这种情况说明了学生只会背答案,其实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把握文中关于猫、人的描写。事实上,还因为教师课堂上没有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相关描写来分析“我”的心理。
一次检查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记,在《木兰诗》结尾处,她在“著我旧时裳”的“裳”字上注上“chang”,又在旁边写上“shang”,并且打了个问号。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音怎么读,我自己都没有认真研究,只是按照课文录音带的读音,要学生注上“chang”,喜的是学生敢于质疑,在无疑处有疑,这么好的学习表现,多么令人感动!我后来仔细查阅《说文解字》等字典,确定应读“chang”,并在班上大力表扬该同学的学习精神。还有一次,学生为《在沙漠中心》的第二段作批注。原文是“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学生的批注是:“这几句特形象,比喻得恰切无比,写出了沙漠中心地带的风之烈,风之猛,写风的猛烈其实就写出了我的痛苦无奈。”我十分惊奇,学生能在细微之处看到不平常,能深入词句分析到位。
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逐步形成,教师是否在自觉地培养。
我发现每个班差不多有十几名学生所作的笔记很散乱,笔记的位置与文段题目的位置极不相称,有的甚至用上了各种转移方向的箭头,时间长了,学生本人也不清楚哪里对应哪里。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所作的笔记颜色杂乱,用了各种颜色的萤光笔,赤橙黄绿青蓝紫,眼花缭乱。对于这两种情况,我曾经与学生仔细谈过,并不断予以指导,但收效甚微,后来求助心理学老师,我才明白:笔记散乱,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学生在生活上散乱无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条理性。于是,我从学生的家庭生活自理、规范化,从班务工作等方面训练学生生活的条理性,进而纠正学生的笔记散乱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喜欢用多种颜色作笔记的学生,不是因为爱美,而是属于“视觉型”的学习类型,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颜色敏感,但优点也很突出,对于课文内容,多看就能背诵下来。面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很注意个体指导,规定上课时只能用两种颜色的笔。
我还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笔记特别有趣:相应位置没有语文方面的笔记,而是画了许多的汽车、*支、漫画片主人公、动画中的主角,或者画了许多世界上的著名商标。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反思的是教学是否吸引学生,课堂是否缺乏精彩。但我了解了这几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后才发现,他们应当属于“动触类型”的学习风格,只要进行恰当的行为调整和方法指导,他们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升。课堂上,我充分关注他们,并告知下课就要检查笔记,允许他们在课堂上抄写课文的精彩段落等。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检查修改学生笔记中,矫正他们的不良做法,对促使他们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利。
四、教师的课堂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要“以学定教”,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认知规律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因为方向比速度重要。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能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如果教师自以为是,不了解学生实情,把课堂目标定得太高、太杂,或者以高中生的要求来对待初中生,这些都应属于拔苗助长的做法。笔者教学《雪》(鲁迅),目标有三:掌握生字词,了解两幅雪景的写法特点,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意思。从背景介绍到朗读,再到理解,我只用了一节课。表面上学生都在忙碌,课堂上好不热闹,我也洋洋得意。但检查学生笔记时发现,学生在课后第三题的几个句子旁都标上了问号。有名女同学还写下了两句话:“为什么说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后来我又在早读时间强调了这道题的答案,但这位学生还是不明白。鲁迅先生受过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雪》作为散文诗,且选自《野草》,有着独特的创作心理,要一个初中生了解文中的难句,太勉为其难了!如果教法上能做到难文浅教,文中的难句学生也许能了解一部分吧。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还真不少!如果某个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中不能落实,那么这样的目标显然是无效的,是必须更改的。
当然,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太浅,对学生的能力毫无用处,或者必须拓展的地方欠缺拓展,应付了事,那应该又是另一个极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She strikes another The par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一、学生的基本知识是否学了,教师是否教了。
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作笔记,常常告诫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学生的笔记作在哪,一般有两种情况:可以是课本里相应的位置,也可以设专用的笔记本。这些都是常识。但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去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则浪费了最宝贵的即时性生成资源,浪费了最好的教学反思时机。
检查学生笔记,我们会发现学生的错别字真的不少,有些是笔误,有些是对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属于乱写、错写。如:将“指定”写成“指立”,“平民”成了“平人”,“简明”成了“简省”,不一而足。笔者在检查学生小星《马》(布封)的课堂笔记时,发现他将“驯良”写成了“训良”,问他为什么写成这样,他说不上来。于是我用形声字的有关常识再次给他讲解“驯、训”的区别,并且在课堂上向全班讲析“驯”、“训”的形旁、声旁。第二天默写本课生字词,全班无人将“驯”写错。笔者发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对于字词的教学有些淡化了,一上课就用电子屏幕打出生字词,让学生读读,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视觉训练太多,体验训练太少!
笔者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还发现学生的病句也不少: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题第一题的笔记:“作者经过一段过渡时间”,“作者在这里将度过了快乐无比童年,回忆梦幻这美好”等等,这些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我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作文中的其他病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病句的语法教学,这种“时时教、处处教、有则教”的特殊语法教学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病句是学生自己的,病症探析、修改都由学生完成,例子熟悉,做得及时,收效显著。
二、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如何,教师是否在进行培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课后题的第一题往往是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教学环节上看,就是时髦的“整体感知”环节。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上完课后,还不能准确、完整、规范地完成这第一题。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有多媒体辅助了,动动鼠标,打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就忙不迭地抄写吧!至于如何引导对整体内容的梳理、概括,对各段落中心句的提炼等,没有去落实。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堂笔记时,能促使自己好好反思在养成学生的基本能力方面的欠缺。
笔者还发现,有的学生课后题没有答案,有的虽然有答案,但根本说不上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笔者反思: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和课外拓展时,做法不科学或做了不少的无用功。比如探究,依靠什么,抓住了细节来赏析吗?课外拓展,拓展得有序、有度吗?郑振铎先生的《猫》课后第二题: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笔记是:好久不养猫,是因为第二只猫的亡失,让“我”伤心愤怒,于是产生了暂时不养猫的想法;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有关,“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心中永远愧疚,有种负罪感,看到猫又会引起心灵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学生的笔记很完整,但要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他却答不上来。这种情况说明了学生只会背答案,其实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把握文中关于猫、人的描写。事实上,还因为教师课堂上没有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相关描写来分析“我”的心理。
一次检查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记,在《木兰诗》结尾处,她在“著我旧时裳”的“裳”字上注上“chang”,又在旁边写上“shang”,并且打了个问号。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音怎么读,我自己都没有认真研究,只是按照课文录音带的读音,要学生注上“chang”,喜的是学生敢于质疑,在无疑处有疑,这么好的学习表现,多么令人感动!我后来仔细查阅《说文解字》等字典,确定应读“chang”,并在班上大力表扬该同学的学习精神。还有一次,学生为《在沙漠中心》的第二段作批注。原文是“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学生的批注是:“这几句特形象,比喻得恰切无比,写出了沙漠中心地带的风之烈,风之猛,写风的猛烈其实就写出了我的痛苦无奈。”我十分惊奇,学生能在细微之处看到不平常,能深入词句分析到位。
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逐步形成,教师是否在自觉地培养。
我发现每个班差不多有十几名学生所作的笔记很散乱,笔记的位置与文段题目的位置极不相称,有的甚至用上了各种转移方向的箭头,时间长了,学生本人也不清楚哪里对应哪里。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所作的笔记颜色杂乱,用了各种颜色的萤光笔,赤橙黄绿青蓝紫,眼花缭乱。对于这两种情况,我曾经与学生仔细谈过,并不断予以指导,但收效甚微,后来求助心理学老师,我才明白:笔记散乱,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学生在生活上散乱无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条理性。于是,我从学生的家庭生活自理、规范化,从班务工作等方面训练学生生活的条理性,进而纠正学生的笔记散乱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喜欢用多种颜色作笔记的学生,不是因为爱美,而是属于“视觉型”的学习类型,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颜色敏感,但优点也很突出,对于课文内容,多看就能背诵下来。面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很注意个体指导,规定上课时只能用两种颜色的笔。
我还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笔记特别有趣:相应位置没有语文方面的笔记,而是画了许多的汽车、*支、漫画片主人公、动画中的主角,或者画了许多世界上的著名商标。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反思的是教学是否吸引学生,课堂是否缺乏精彩。但我了解了这几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后才发现,他们应当属于“动触类型”的学习风格,只要进行恰当的行为调整和方法指导,他们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升。课堂上,我充分关注他们,并告知下课就要检查笔记,允许他们在课堂上抄写课文的精彩段落等。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检查修改学生笔记中,矫正他们的不良做法,对促使他们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利。
四、教师的课堂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要“以学定教”,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认知规律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因为方向比速度重要。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能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如果教师自以为是,不了解学生实情,把课堂目标定得太高、太杂,或者以高中生的要求来对待初中生,这些都应属于拔苗助长的做法。笔者教学《雪》(鲁迅),目标有三:掌握生字词,了解两幅雪景的写法特点,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意思。从背景介绍到朗读,再到理解,我只用了一节课。表面上学生都在忙碌,课堂上好不热闹,我也洋洋得意。但检查学生笔记时发现,学生在课后第三题的几个句子旁都标上了问号。有名女同学还写下了两句话:“为什么说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后来我又在早读时间强调了这道题的答案,但这位学生还是不明白。鲁迅先生受过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雪》作为散文诗,且选自《野草》,有着独特的创作心理,要一个初中生了解文中的难句,太勉为其难了!如果教法上能做到难文浅教,文中的难句学生也许能了解一部分吧。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还真不少!如果某个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中不能落实,那么这样的目标显然是无效的,是必须更改的。
当然,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太浅,对学生的能力毫无用处,或者必须拓展的地方欠缺拓展,应付了事,那应该又是另一个极端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52

She strikes another The part.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会计中级什么时候拿证 会计中级职称什么时候领取 手机中毒后恢复出厂设置就可以了吗? 手机中病毒后如何清除? 做代购初期怎么找客源,微商代购怎么找精准客 ...代购,都是阿迪耐克正品。怎么才能把微商做好。 做微商和代购,有哪些引流获客的方法? 250㎜的水泥撑棍一捆多少根? 吊顶一平要多少丝杠 ...断开电源,一端接地,这个时候把极板远离,为什么是两极板电压变大而... 失根的兰花改写成散文诗 语文教师在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 怎么样辅导IPO? 上市辅导有什么用 新三板进入IPO券商辅导是什么意思 IPO辅导机构辅导的人员和对象都是哪些人员? 什么是企业IPO上市辅导 什么是上市辅导?简单的说。怎样才算进入上市辅导?对要进入上市辅导前的公司要求是什么? the Ig Nobel Prizes怎么读 lg 是念 I G 字母吗 the Ig Nobel Prizes怎么读 lg 是念 I G 字母吗 akzonobel怎么读 akzonobel怎么读 ignobel prize怎么读 ignobel prize怎么读 请问一下您了解的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集团怎么样啊?您现在在这个公司吗? 请问一下您了解的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集团怎么样啊?您现在在这个公司吗? “获得诺贝尔奖”用英语怎么说 “获得诺贝尔奖”用英语怎么说 英语a geneticist who won the 1983 Nobel Prize怎么翻译? 君子兰的花语是什么 如何将高效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鲸鱼出水时,为什么会喷水? 鲸鱼为什么会从背上喷水?有哪些作用? 鲸鱼会从背上喷水是为什么呢? 鲸鱼为什么会从背上喷水?有什么作用吗? 鲸鱼为什么要喷水? 鲸鱼是海洋的大型生物,它为何有时候会喷水呢?鲸鱼喷水的目的是什么? 鲸为什么要喷水? 鲸鱼喷水是什么原因? `鲸为什么会喷水啊? 鲸鱼为何总要浮出水面喷水?它必须这样做吗? 鲸鱼生活在水中,当它到水面换气时,为什么会喷水? 鲸为什么会喷水柱? 鲸鱼总是跃出水面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鲸鱼用肺呼吸,那为什么会喷水呢? 开数据漫游网速加快吗??? iphone6 数据漫游功能是什么意思,打开了上网会变快吗,我的是联通版 数据漫游是否有必要打开? 我用的是联通3g的286套餐卡,我知道打开数据漫游对网速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