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7:32
第三十一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防治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
饮用水水源地的设置,由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市*同意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市*应当按照不同水域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划定部分水域、陆域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经省*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的,市*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公布。
未经批准的在用饮用水水源地,应当依法履行报批手续,不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市、县(区)*应当予以关闭。关闭前,当地*应当实施替代供水措施。
市、县(区)*应当建立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制定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方案,保障应急状态下的饮用水供应。
第三十二条 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设排污口;
(二)新建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项目;
(三)新建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生活垃圾填埋场;
(四)擅自通行装运有毒有害和油类、粪便等易污染水体物质的船舶和车辆;
(五)水上餐饮经营;
(六)开山采石、取土,损毁林木,破坏植被、水生生物;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三条 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二)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
(三)从事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四)设置畜禽养殖场、屠宰场;
(五)新建集中居住区;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四条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和活动: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在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
(三)船舶和排筏航行、停泊和作业(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公务的船只除外);
(四)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捕捞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五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已有的排污口和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三十六条 市、县(区)*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实际需要,对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相邻的公路或者航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的车辆和船舶发生事故污染饮用水水源地。
第三十七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水行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编制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水体综合整治规划,报市*批准后实施。
风景名胜区内的水体和城市内河,其现有的排污口应当限期关闭、拆除。石臼湖、固城湖等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
第三十八条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分层取水、采补平衡的原则。出现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环境灾害时,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要求有关单位停止开采地下水。
垃圾填埋场和含有地下工程设施的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的单位,应当按照规范对地下工程采取防止渗漏措施,配套建设地下水监测井等水污染防治设施,并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下水水质监测报告。
从事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止破坏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7:32
第三十一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防治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
饮用水水源地的设置,由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市*同意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市*应当按照不同水域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划定部分水域、陆域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经省*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的,市*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公布。
未经批准的在用饮用水水源地,应当依法履行报批手续,不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市、县(区)*应当予以关闭。关闭前,当地*应当实施替代供水措施。
市、县(区)*应当建立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制定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方案,保障应急状态下的饮用水供应。
第三十二条 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设排污口;
(二)新建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项目;
(三)新建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生活垃圾填埋场;
(四)擅自通行装运有毒有害和油类、粪便等易污染水体物质的船舶和车辆;
(五)水上餐饮经营;
(六)开山采石、取土,损毁林木,破坏植被、水生生物;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三条 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二)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
(三)从事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四)设置畜禽养殖场、屠宰场;
(五)新建集中居住区;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四条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和活动: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在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
(三)船舶和排筏航行、停泊和作业(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公务的船只除外);
(四)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捕捞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三十五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已有的排污口和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三十六条 市、县(区)*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实际需要,对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相邻的公路或者航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的车辆和船舶发生事故污染饮用水水源地。
第三十七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水行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编制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水体综合整治规划,报市*批准后实施。
风景名胜区内的水体和城市内河,其现有的排污口应当限期关闭、拆除。石臼湖、固城湖等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
第三十八条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分层取水、采补平衡的原则。出现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环境灾害时,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要求有关单位停止开采地下水。
垃圾填埋场和含有地下工程设施的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的单位,应当按照规范对地下工程采取防止渗漏措施,配套建设地下水监测井等水污染防治设施,并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下水水质监测报告。
从事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止破坏地下水资源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