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为什么管理者不能依赖“规章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9 05: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0:58
所谓制度,就是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口头的或文字化规章、标准或约定等。制度的例子很多,比如: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出勤管理制度;员工要按时上下班,员工不能擅离职守,*不得贪污……可见制度通常是针对“人”而设的。为了制度的落实,一般还会辅之以奖罚(以罚为主)措施,在文字上的表述也多种多样。有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为了有效执行制度,还需要付出管理和监督成本任何制度都是有假设条件的,在一般情况下它是成立的,在特殊情况下它就不成立了。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处理例外上的,而不是去例行的那些处理程序。那些程序都有规则规定了,而例外是是没有规定的。
有的人超出规则做了,领导处罚他,他可能觉得没问题;有的人你要处罚他,他会觉得对他的伤害特别大。这样往往例外处理一下可能更好。讲到公正,在处理时公开这样做了,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偿,可能效果会好多了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这样,你做得是另一样,不符合规章,这算一种例外。另外一种是说,规章制度在制订的时候有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到,这是一种缺陷和漏洞。这种现象出现以后,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有特殊的处理方式
不能完全依赖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游戏规则有关,个人道德规范也很重要。
制度是必须的,关键是不断完善,要符合企业的需要和能够执行。
人的可塑性比较强,如果这么严格地要求,可能把自己的一些创造性都给抹杀了。
人还是需要一些宽松的环境。
制度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执行力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抱怨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企业病”了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制度,而又有多少制度能够成为员工的共识,进而成为员工良好的习惯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0:58
比起“规章制度” 以“信任-刺激-培养”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可有效提升员工的活力,也可以说,更有成效吧。
*信任: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这是日本企业“现场现物”管理体系的基础性条件, 是打造“人人无我而整体是一”的活力场的前提。重视信任关系的建立对管理人的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它是激励和培养员工的起点。
*刺激:唤起部下的工作兴趣,创造一个容易工作的环境,使员工干工作的热情完全燃烧起来、布满整个职场。营造一个这样的职场需要下特别大的功夫,需要管理者作出无间歇的努力。
*培养:先教给部下基本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方法,再结合工作开展一些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要营造一个能使对方发生良性改变的环境。要有必要的指导,还要不断探索有效方法,比如分几个阶段让员工改变和成长,逐步培养员工的自信和能力,令人才层出
不穷。参考书【亲历日本企业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0:58
可以适当的依赖规章制度,既然定了规章制度就要遵守。但什么事都不能是绝对的,那样死板的话永远不会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0:59
不对吧。按规章制度来办事应该是最合适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1:00
国情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