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9 12: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32
(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掺杂二维电荷密度波(CDW)系统中金属杂质对电荷密度波的影响;发展出了二维熔化过程的定量计算方法。代表性文章有: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66, (1991) 3183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69, (1992) 1567
(2) 研究了高温Bi系超导体中磁通晶格的结构及超导材料的面缺陷,点缺陷和人为产生的柱状缺陷对磁通的影响。对理解高温超导中的磁通钉扎和寻找提高高温超导体的临界电流密度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性文章有: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2(1994) 748 ●Science,265(1994)1552 ●Nature,371(1994)769
(3) 与当时在哈佛大学访问的清华大学范守善教授合作发展出了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碳化物纳米棒的技术。研究结果为一维纳米碳化物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发表在《Nature》杂志[Nature, 375(1995)769],在纳米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4)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单根碳纳米管电学性质进行实验测量,发展出了利用导电AFM测量单根碳纳米管电导的技术,为解决纳米尺度输运性质测量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同时为AFM开辟了新的功能。发表在《Science》杂志[Science, 272(1996)523]。
(5) 发展了利用单根碳纳米管作为AFM探针的技术,解决了AFM针尖易损坏的的问题。同时可大大提高AFM垂直方向探测深度。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Nature, 384(1996) 174]。研究结果还有可能扩展到其它一维纳米材料,对扫描探针显微镜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应用产生*性的影响。
(6) 发展出了提纯和切断单壁碳纳米管的技术,可把单壁管切割成所希望的长度,获得类似于大的富勒烯分子的单壁碳纳米管。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Science, 272(1996)523]
(7) 首次用四点法测量了单壁碳纳米管的输运性质。发现单壁碳纳米管的输运行为象完美的量子线。为单壁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Nature, 386(1997)474]并被选为该期自然杂志的封面。
(8)戴宏杰教授负责的研究团队在铝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他们开发出一种可以充放电,具有超快充电、不易燃烧爆炸、可折叠、材料成本低的突出优点的铝离子电池 ,这款铝电池充电7500次后存储电量依然无损,寿命很长,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4月6日发表在《Nature》杂志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