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白话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8 07:57
心经今译文:
1.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爱的、神圣的致敬!
2.阿伐罗其塔(Avalokita)---神圣的主和菩萨---在超越的智慧深道里移动,他从高处往下看,只看到五项要素,而他看到在它们自己的存在里,它们是空的。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今译文:
在此,喔,舍利子,形体是空,而空就是形体,空和形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形体和空也没有什么不同,任何是形体的都是空,同样地,感情、知觉、内在冲动和意识,也都是空。
在此,喔,舍利子,所有的达摩(Dharmas:宇宙或个人存在的基本法则)都是以空为其特征,它们不是被产生出来的,也不被停止;不是被沾污的,也不是洁净的;不是缺损的,也不是完整的。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今译文:
所以,喔,舍利子,在空里面没有形体、没有感觉、没有知觉、没有冲动、也没有意识;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头脑:没有形体、声音、气味、味道、可触知的东西或头脑的对象:没有“视器官”的要素等等,直到我们来到:没有“头脑意识”的要素;没有无知,也没有无知的绝灭等等;直到我们来到:没有*和死亡的绝灭;没有痛苦、没有起因、没有停止、也没有途径;没有认知、没有达成、也没有“没有达成”。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心经今译文:
所以,喔,舍利子,由于这个没有达成,所以一个菩萨——透过依靠智慧的完美——没有思想覆盖地住在;由于没有思想覆盖,所以他不会恐惧,他已经克服了会使人类烦恼的东西,最后他达到了涅盘。
所有在三个时期里面显现出来的佛,因为他们依靠智慧的完美,所以完全清醒到极致的、正确的和完美的成道。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垧,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今译文:
所以一个人应该知道彼岸的智慧,将它视为伟大的符咒,伟大知识的符咒,至高无上的符咒,无与伦比的符咒,是所有痛苦的缓和剂。在真理之中——因为还有什么东西会弄错吗?这个符咒是借着彼岸的智慧所讲出来的。它就象这样在进行:经历过、经历过、经历过而超越、完全(经历过而)超越,喔!好一个醒悟,一切万岁!这就是完美智慧的核心之全部。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其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8 07:57
观音菩萨妙行般若,返观五蕴内外空澈,
身心世界洞然无物,得大自在离脱苦呃。
色身躯体不是原本,因缘促成聚散分合,
聚之有形散之无形,贪恋现象确是执着,
血肉笼罩一旦看破,虫后是蛹蛹后是蛾。
色本是空空等于色,生死轮回新车旧辙,
色蕴若能如此看破,受想行识依次解脱。
般若真空无有生灭,也无垢净增减之说,
真空境内无有一物,一切感受皆心映射,
无有黑暗无有光亮,无有老死也无解脱,
苦集灭道种种灾祸,智慧所得全然超脱。
观音菩萨依此般若,再无挂碍心境空阔,
生死恐怖不再困扰,寂灭永安达成极果。
三世诸佛依此般若,皆得菩提无上正果,
无有生死无有烦恼,世世轮回全然看破,
无有一法与之相比,此法生佛也生功德,
再无苦脑再无大患,如来真语绝无妄说。
般若心咒简要概括,持诵方便广积功德,
自性自性妙用自性,早证菩提离苦安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8 07:58
阿弥陀佛!我的空间有篇文章专门讲心经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8 07:58
我只解或者说翻译名字和一两句,按照梵文的原本意义来,这部经是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的,属于混译的,也就是说部分由于语法问题不方便翻译的按原音翻译,确定不会有歧义部分原意翻译,我试着再用白话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到达觉悟的彼岸上的要点思路说明书
观自在菩萨 认真仔细观照审察自己的内心内在 修行的人们啊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在修行很深的觉悟智慧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 发现所有通过五阴感知的一切并不真实
度一切苦厄 脱离无尽轮回生灭
【观 观照 审察 自在 自身内在 菩萨 菩提萨埵 追求觉悟的人 修行的人 】
【般若即大智慧觉悟 波罗 彼岸或者那里 蜜 到达 多 上 心经 思路说明书】
【照 洞见 五蕴 梵文Pancaskandha意译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 蕴集、积聚 】
【苦厄 烦恼身心的苦恼灾厄 苦厄起于生死 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因之不能返观五蕴的虚假不真 由于认识有如是的错乱 受到痛苦烦恼不得清醒的认识 起惑造业 ‘入魔’因而轮回不止, 执有五蕴 未来招致生死苦厄 如果能够了知通达五蕴都是虚假幻化的妄想 扫除一切魔缘 心中清净 生出智慧 也就可以解脱这一切苦厄 这便是修行般若法能达到的境界】
入魔就是入磨 进入磨折 迂回 死循环
解释文言文本来就头疼,这个还要参照佛教史,名人传记,梵文 ,感觉很复杂 本人知识有限,怕误导人就解释到这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8 07:59
我空间有
空间地址在我的个人资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