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0:32
《红楼梦》走的是先扬后抑的路子,除了整个贾府由盛而衰、大观园先荣后凋、金陵十二钗全体薄命的悲剧外,更突出的是主要人物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悲剧,是以“悲金悼玉”为终局。
黛玉的悲剧结局通过“掉包计”婚姻阴谋得以完成,充满对比性的戏剧化处理加重了黛玉的可怜--这至少满足了大众对于悲剧的认识。
宝钗的悲剧更让人感受不到深刻。这一方面是宝钗没有被彻底毁灭,造成了“不悲”,至少是“不太悲”的印象。宝钗婚后有孕,从宝玉口中得知将来儿子还要中举发达。
李纨年轻守寡,却将儿子培养*。判词中把李纨的命运也归为悲剧,认为是“枉与他人作笑谈”式的落空,因为她在儿子发达后不久就死了,荣华富贵看到了,可没有享受到,算是白活了。
扩展资料:
《红楼梦》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红楼梦》悲剧意味怎么变淡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0:32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首先是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上的*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得人家破人亡。连贾府的*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其次是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再次是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从整部作品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红楼梦》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的。作者将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被毁灭的悲剧。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屉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m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0:33
红楼梦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0:33
表现在结尾,每个人的结局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