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1 10:2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1 11:51
首先,阅读开头的段落,这部分介绍性的材料将会使我们熟悉作者将要讨论的主题思想。然后阅读下面各段的第一句话。这些句子可以使我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再阅读最后一段。这一段帮助我们对所覆盖的材料作一概括。 我们要注意作者用来加以强调的一切:标题、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以及章节后面的问题。这种预读应进行得很快,这样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段落大意或文章中心思想上。慢速的读者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个别生词上,这样必然会影响我们对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中心大意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生词。但在一般情况下,三两个生词是不会影响我们对全篇阅读材料的理解。 其次,要全面地重新细读全篇。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我们从对该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例如,我们往往能够根据段落的第一句话或者主题句来判断该段落的重要性。若该段落看起来是重要的,那就要仔细地阅读;若根据我们第一次的阅读,这个段落似乎不太重要,那么就可以略读,但不要完全跳过它。 此外,我们的阅读方法是否适合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是很重要的。在有些书里不少部分用黑体把主题标出来,请把这些标题作为理解内容的指南。章节后的问题使我们了解这一章里包含的内容,当阅读时,努力使所读材料与我们已知原有关该标题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是新材料吗?它与我们原先想的有关该主题的思想有所不同吗? 当我们继续阅读时自问这些简单的问题: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这种方法可帮助我们全神贯注于阅读上,因为当我们问这些问题时,我们作为一名读者正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般说来,英语阅读有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和快读(fast reading)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 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从用途上看,泛读的实用性最广。在实际生活里80% ~90%的阅读都是泛读。只有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泛读能力的人,才可以说具有阅读能力。 快速阅读则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读者与作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有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问题,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寻读等。 以上只是英语阅读方法的介绍,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如知识的多少、语言水平的高低、视域的大小、阅读的习惯、精神集中的程度,等等。但只要下定决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改进阅读方法,克服在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就一定能把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提高一倍,甚至达到更高的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1 13:09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抛弃错误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实际能力的重要窗口,阅读能力反映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以及学生今后是否能适应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需要。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不仅如此,阅读还是识字积词、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泉州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占了40多分,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升学的命运。同时,还要让学生改变语文只要死记硬背或临场发挥就好了的错误认识。让学生们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思维形式,做到勤于动脑、动手进行积极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二、明确阅读要求 养成阅读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要求。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10.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教师让学生明确以上这些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在做阅读题时就会有针对性,就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不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叮。学生明确了阅读的要求是迈出了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才能事半功倍。阅读教学中,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要求,以教材为范例,把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进而在认真反复的品读中发现问题,提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少走了不少弯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对于这个“例子”广大教师要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具体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同时,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要致力于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是预习,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等待老师答疑解惑。其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标注”,如对关键性字词、重点语句等进行圈、点、勾、划。遇到不懂的字词、语句也要标明,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同学,养成这些好习惯。此外,必须在书本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疑惑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在疑问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古人也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要多读,虽不能读到百遍,但至少也要读三到五遍,从浏览到精读,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无论通读、翻读、查读、跳读,注意力越集中,目标就越明确,效果也就越明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还要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学课文与学生活、学做人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阅读和应用实践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重视名著阅读 厚积才能薄发
阅读教学仅靠课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延伸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课外阅读建议中列举出14部名著,其中童话、寓言各2部,诗歌1部,散文1部,长篇文学名著中国3部,外国5部。2004年以来,泉州中考语文试题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一年比一年更重视。考查范围集中在六部中外名著,内容丰富,形式灵活,题型多样。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在现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名著已成为中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将名著阅读训练系统化、科学化。每学期伊始都要求同学们购买名著或借阅名著,并做好不少于20篇的读书笔记。由于学生素质不同,教师可以给语文底子稍差些的同学规定阅读任务。也可以让这些同学口述某些章节的内容和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或者问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同学口述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对于文学功底较好的同学,老师要求这部分同学详细地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及时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鉴于此,我挑最精彩的名著情节,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讲名著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提高大家对名著的认知度。在多媒体教室,寻找名著中相应的视频播放供同学们观看,加深名著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让学生对名著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笔者细心发现不少学生,如果能够喜欢阅读名著,认认真真读完我们推荐的名著,认认真真的写好读书笔记,那么做现代文阅读题,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所以说,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