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6 2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4:20
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四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五《梦溪笔谈》一则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
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药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若:假如。
缘土气有早晚: 凌冬不凋: 则粪溉者先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通俗的事实和道理说明了采药不可拘于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为药用( )的不同,( )也应随之不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早晚,是因( )、( )、( )、( )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采药的时间决不可以限于固定的月份。
(2)针对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说明“ “”五种情况。 (3)作为一篇说明文,这一层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③自工( ) 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④多作自能见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4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 (四)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五)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 (六)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分)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4分)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分) 答: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竞赛卷参* (一)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 1、①曾经 ② 写 ③精,妙 ④小毛病 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三) 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应该不要翻译吧.10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诗十五首 观沧海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年代:唐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天净沙 秋思 年代:元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 类别:记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木兰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南北无名 体裁:乐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孙权劝学 出自《资治通鉴》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年代:宋 作者:赵师秀 体裁:七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 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