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6 2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22:50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 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字词一定要翻译到位,其他的字词其实和白话文差不多。
实践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去一句一句的翻译。翻译完后要对照正确的翻译,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
有些特殊字词是在不同的文言文仲有不同的意思的,这些字词就应该做笔记记下来。
多去看不同的文言文,去翻译,就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了。
当你开始学会怎么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文言文很有趣的。
希望你的语文越学越好哦,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我也是语文科代表啊~~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
“
难易程度上
”
应属于
“
易
”
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
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
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
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
又无
工
具书
可查,
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很多人感到
束手无策
总结出解题四个
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
在一次测
试中考了一个
“
楚人学舟
”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
主谓结构
的标题概括了文
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
仔细分析文段的
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
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
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
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
的过程中,碰到
“
拦路虎
”
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
速读
全
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
对症下药
”
解答问题
以 ==========有3种用法.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回答完毕 !选我啊。
如果您是想要题目的答案,麻烦您发一下题目!下面是译文[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童趣》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 果( )如鹤唳( )云端 参*: 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 (4)丘壑( ) (5)癞*( ) (6)藐小( )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以丛草为林( )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
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 ---------------------------------------------------------- 2、( ) ---------------------------------------------------------- 3、( ) ---------------------------------------------------------- 4、( ) ----------------------------------------------------------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 二虫尽为所吞(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 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童趣》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汉字。
1、项为之强。( ) 2、童稚( ) 3、鹤lì( )云端 4、土lì ( ) 5、怡然( ) 6、hè( ) 7、lài虾蟆 8、明察秋háo( ) 9、藐小( ) 10、拟zuò( ) 二.用加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必细察其纹理( ) 2、兴正浓( ) 3、果如鹤唳云端( ) 4、以丛草为林( ) 三、用换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昂首观之(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驱之别院( ) 四、用解释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1、怡然称快: 2、明察秋毫: 3、怡然自得: 4、庞然大物: 5、夏蚊成雷: 五、填空题。 1、《童趣》作者是 代文学家 ,选自 。
2、余忆童稚时,能 , ,见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 3、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 ,凹者为壑, , 。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 , 。 六、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能张目对日( ) 余忆童稚时( ) 1、日 一日 ( ) 2、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 ) 徐喷以烟( ) 3、观 作青云白鹤观( ) 4、以 以丛草为林(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项为之强( ) 5、之 项为之强( ) 6、为 以丛草为林( ) 驱之别院(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必细察其纹理( ) 7、其 蹲其身 ( ) 七、运用。指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假字:项为之强 2、词类活用:鞭数十 八、翻译句子。 1、状语后置:又留蚊于素帐中。
2、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3、被字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九、根据所给意思,选择课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2、超出事物的本身。
( ) 3、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4、未染色的帐子。
( ) 十、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附加题: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 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③鞭数十,驱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