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什么时候地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9 06: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7:30
安徽省断裂构造的展布方向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西西向四组,它们彼此之间互有切割和错动。单条断裂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共有30多条(参见本志卷首《安徽省主要断裂(带)和震中分布图》),其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全省,在断裂格局上起着主导作用。在郯—庐断裂带的西侧,以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为主,并被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错开,呈现北西西向断裂呈带、北东向断裂划块的构造格局;在它的东侧,则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并有向郯—庐断裂带收敛的趋势,且被北西向断裂错开,呈现出北东向断裂呈带、北西向断裂划块的构造格局。全省主要断裂构造情况分述如下。
一、郯城—庐江断裂带
该断裂带系1956年航磁所发现,为一狭长的线性正负异常带,也是一个重力梯度带,并得到地面地质的证实。延伸在安徽境内的是郯—庐断裂带的南段,长约350公里,具体位于泗县—嘉山—庐江—桐城—太湖—宿松一线,作北北东、北东向展布,消失于湖北广济附近。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时代比较早,具有悠久的活动历史,它在印支、燕山期活动强烈,并有过较大幅度的平移运动。郯—庐断裂带在安徽省境内由两条主干断裂组成,控制着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发展。
二、固镇—怀远断裂带
该断裂带在省内长约180公里,地表大都掩盖,卫星图片上表现出北北东向特征线,在重力图上也有显示,往往是重力异常的交变衔接地带。沿断裂常有小震活动。
三、江南断裂
该断裂自东至县七季��ㄑ厍噙��零�亍⑿�恰⒗上��ご?70公里,走向北东、北东东。它在晚元古代—古生代活动强烈,两侧沉积岩相截然不同,如早、中奥陶世时,断裂南侧为笔石页岩相建造,而北侧为介壳灰岩相建造。印支期沿断裂有花岗闪长岩侵入,呈串珠状排列。燕山期,该断裂的活动对中生代盆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四、皖浙赣断裂
该断裂先由航磁发现,之后由地面地质证实存在。它从浙江长兴经昌化进入安徽屯溪以东,往南延伸至江西德兴、婺源、东兴一带,作北东向展布,在安徽境内长100公里左右。燕山期,该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沿断裂有基性、超基性、酸性岩侵入,呈带状分布,并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喷发,对屯溪中生代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控制作用。
五、宿北断裂
该断裂由卫星图片、物探、钻探和地质所证实,走向近东西,省内展布于亳县、涡阳、濉溪、宿县、灵璧一带,长195公里,为一向北倾斜的逆冲断裂。该断裂自燕山期以来,尤其是早第三纪有过较为强烈的活动,至今尚未停止。
六、太和—五河断裂
该断裂亦称宿南断裂,为物探、钻探证实,走向东西,在省内展布于太和、利辛、蒙城、怀远、五河一线,长235公里。该断裂控制了其北侧震旦纪以来的沉积,印支期以来又有多次活动,在新生代前北侧相对下降,新生代后转为南侧相对下降,是一条起始较早、经历多次活动的控制性断裂。
七、肥中断裂
该断裂系1958年航磁发现,为一正负异常带,也是重力梯度带。肥中断裂为合肥—明港断裂的东段,展布于梁园—吴山庙—隐贤集一带,走向近东西,长约180公里,可能形成于元古代,在印支和燕山期活动强烈,造成肥南、肥北构造环境的差异。
八、韩摆渡—肥西断裂
该断裂系物探、卫星图片推测的隐伏断裂,走向东西西至东西,经霍邱、六安、肥西,直抵郯—庐断裂,长197公里。该断裂位于重力密集梯度带,两侧中新生代地层差异明显,北侧上升幅度颇大,南侧为早第三纪槽地,钻探三千米尚未见底。
九、青山—晓天断裂
该断裂系1961年航磁发现,为一正负异常交变带,重力图上也有显示,卫星图片上线性影象清晰。该断裂为磨子潭—桐柏断裂的东段,在省内展布于青山—晓天一线,走向北西西,地表表现为大别群与佛子岭群呈断层接触,其南侧超基性岩呈串珠状分布,其北侧有较多的酸性—碱性岩侵入体。
安徽隶属的各地震带情况具体分述如下:
一、扬州—铜陵地震带
该带“北界是盱眙—响水口大断裂和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南段,南界是无锡—崇明大断裂和江南深断裂,构成一北东向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西南端收敛于江西九江附近”。〔1〕安徽长江沿岸地区(江南深断裂以北)位于该带的西南部分。
扬州—铜陵地震带“自公元999年至今共记载了25次强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11次。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全带11次6级以上地震有9次位于黄海,最大震级达6.75级”。此外,该地震带中江苏溧阳地区紧邻安徽,1979年又发生6.0级地震,显示了较强的地震活动水平。
扬州—铜陵地震带中的安徽部分,历史上曾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即1585年巢县5.5级和1743年泾县5.0级地震。
二、麻城—常德地震带
该带“北以鲁山—确山—息县断裂和肥中断裂与华北地震区的许昌—淮南地震带相邻,〔1〕安徽隶属的各地震区、带情况,加引号部分均引自国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区划工作报告》,地震资料时间范围为公元前1177年至公元1976年8月31日;引文中的“破坏性地震”和“强震”系指4.75级以上的地震。图1—2安徽省地震区带分布图摘自1978年出版《中国地震区、带分布图》南以洞庭湖盆地南缘的湘潭—安化一线为界。东界为郯—庐断裂南段,经幕阜山北麓沿崇阳—宁乡断裂延伸,西界即为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的西部边界”。安徽的六安、合肥及大别山区处于该带的东北端。
该带地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历史上共记载强震30次。6级以上地震共5次,最大震级为6.5级”。
安徽霍山—六安及合肥地区是该带中地震较多的地区,历史上共发生8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的为1917年霍山6.25级地震。
三、郯城—营口地震带
该带“南起安徽省嘉山,向北经江苏宿迁、新沂、山东郯城、临沂、安丘、昌潍、莲莱等地,穿越渤海湾后,经辽宁的旅大、营口、鞍山、沈阳等地,止于开原一带,全长达1200公里。”安徽省嘉山位于该带的南端。
“郯城—营口地震带是我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之一。自公元前70年至公元1973年共记载到4.75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5.0级—5.9级8次,6.0—6.9级4次,7.0—7.9级3次,8.5级1次。发生于本带的1668年临沂8.5级地震是华北地震区中强度最大的地震,也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4次大于8级地震之一”。另外,该带的海城地区又于1975年发生7.3级地震。
该带位于江苏、安徽境内的南段部分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无强震记载,但近年来安徽省五河一带曾有4级左右的有感地震。
四、许昌—淮南地震带
该带“西起三门峡,东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徐州一线以南,东界在郯—庐断裂西缘,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缘,东段以肥中断裂为界”。安徽省的阜阳、宿县地区和淮南、淮北、蚌埠一带处于本带东段。
该带“地震活动强度弱,频度低。自公元147年以来共记载破坏性地震14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仅有1820年许昌6级及1831年凤台6.25级两次。这些强震主要集中在许昌和淮南地区”。
许昌—淮南地震带中的安徽部分从公元294年至1985年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1831年凤台6.25级为该带的最大地震。1979年该带中的固镇又发生5.0级地震。第二节地震危险区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7:30
楼上的请不要在那里大篇幅的文章!不累吗?
还有这样的问题不要再提出来了!没有事也给你说出点事出来!
真的有地震的话不是您一个人担心而是社会大家的担心!
心态摆好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7:32
如果地震,第一个死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