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8:03
要24帧每秒的影像才感觉像电影是因为“人眼视觉残留”,具体说法有以下两种:
说法1:是因为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元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说法2:当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1/2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1/24秒左右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扩展资料:
帧率和人类视觉
人类视觉的时间敏感度和分辨率根据视觉刺激的类型和特征而变化,并且在个体之间不同。人类视觉系统每秒可处理10到12个图像并单独感知它们,而较高的速率则被视为运动。当速率高于50 Hz至90 Hz时,大多数研究参与者认为调制光(如计算机显示器)稳定。
这种调制光的稳定感被称为闪烁融合阈值。然而,当调制光是不均匀的并且包含图像时,闪烁融合阈值可以高得多,数百赫兹。关于图像识别,已经发现人们在不间断的一系列不同图像中识别特定图像,每个图像持续少至13毫秒。
视力的持久性有时会导致非常短的单毫秒视觉刺激,其感知持续时间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间。非常短的多个刺激有时被认为是单个刺激,例如10毫秒的绿色闪光,紧接着是10毫秒的红色闪光,被感知为单个*闪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帧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帧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8:03
那是说早期胶片电影的影调特征吧,现在很多电影虽然也是胶片拍摄,但都是先扫描成数字档案,然后再进行后期加工,因为数字化之后没有了胶片的抖动,所以影像质量非常高,而且现在也都是数字放映机几乎可以完美重现拍摄时的画质,这不是24帧胶片放映机可以比拟的。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所以不同时代的电影拍摄技术也同时造就了带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电影语言的表达,比如默片、黑白片时代,尽管没有声音,没有颜色,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电影,他所要表达的你依然看到了,明白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8:04
老电影受到成本控制等问题,采用的是24P的视频录制格式。也就是每秒24帧的画面,因为这是人眼能接受的最低极限,再慢人眼就会识别出是连贯的照片而不是一段动态视频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8:04
人眼的反应能力只能达到1/24秒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8:05
太快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像新闻联播了 打斗也不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