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3

1,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

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扩展资料

1,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

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2,菩提心的分类:

(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4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真学佛法的标志;是凡夫菩萨的标志;是成佛的根本原因。其体广大,其德无边。一切学人当速发无上菩提心!

  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很多学人,自念身为罪孽凡夫,未受三皈五戒,何敢以发菩提心而称“菩萨”?

  末学此文,意在令一切见闻者知道发菩提心的急迫与重要;一切读者,若愿意学佛,即使一时一处一念之间能持一戒,也应当在阅读本文之后的下一秒立即发心。或者自己挑一个时间,于静室之中,无论有无佛像供奉,皆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本弟子某某,于今日起,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得佛菩萨护持,尽未来不失不忘今日之愿。”如是三称,贵在至诚。

  末学就是这样发心的,“尽未来”三字一出口,不觉涕泪皆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4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发菩提心的教诫。《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被省庵大师引用于《劝发菩提心文》,在汉传佛教界广为流传,发人深省。离开菩提心,在修行上的所有努力,都将成为生死之因。

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名菩提心。”大日经疏言:“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慧。”可知菩提心,即是追求佛道之心,亦即是正觉之心。如果有人以正觉之心,勤求佛所证之道,自利兼他,终必成佛;因此,菩提心是成佛的真因,亦是广修智慧,积聚功德的原动力。十方诸佛,皆因菩提心而积集诸功德,亦因菩提心而成佛。

华严经中弥勒菩萨曾经盛赞菩提心的功德,如华严经言:“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生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无匮乏故;菩提心者 ,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菩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最后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得生故。”

所以,在菩萨道上,菩提心等如父母,等如导师,良友,善知识,能给予一切菩萨的训导,抚养,指示,与协助。又等如坚利的武器,能令菩萨降伏魔军,杀烦恼贼。又等如伏藏,等如涌泉,令诸菩萨,成就功德法财,出生无量智慧,又等如良药,令诸菩萨,治疗身心重病,解除无明恶毒,最后能出生三世诸佛。可见菩提心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即是建立趣向佛果菩提的意志,发起追求无上菩提的心愿。虽然,真性菩提,人皆本具,但凡夫迷而不觉,若然值遇佛法,或闻善知识开导,藉此增上胜缘,发明本具的真性,知道生佛平等。既痛恨自己无始时来,从迷积迷,不觉不知,枉受轮回;又怜悯众生,不识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沉溺生死,受无量苦。于是发起大悲心,誓必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使自己与众生,共出苦海,同证佛道,就是发菩提心。否则,即使是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但不喜欢利他,于利他心,不能发起,于大乘法,不能修持,要求佛道,亦不可得。因为,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仅是自利之心,非菩提心;若但利他,不求佛道,亦仅是大悲心,非菩提心。必须自利兼他,且志在成佛。发愿我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以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方名发菩提心。

菩萨持地经言:“菩萨发心,而作是言:我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盘,及如来智。如是发心,求菩提道。”又菩提心观释言:“当于自心,如实观己,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著,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是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读此可知,发菩提心,即发起自觉觉他之心,亦是立志希望,自己与众生,同出轮回,共证佛道之心。甚至为求佛道,为饶益众生,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勤修六度,实行四摄,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也盛赞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5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就是希望度化一切众生,一刻也不能忍受众生在六道中受苦的这种心。胜义菩提心,则是世俗菩提心上升到空性智慧之后的菩提心。

诸佛因菩萨而产生,菩萨因菩提心而产生,菩提心因大悲心而产生。大悲心不显现,都是因为业障惑迷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发悲心,虽然这种悲心比较做作,不真实,但因这个悲心,慢慢的积累各种善业,业障消除,真实的悲心就慢慢会显现出来。也不会做作,不会虚假了。
另外,修行应该善巧发愿,自己思维如何能方便令自己生起真实大悲心,就如何发愿。愿力是修行进步的助力。这非常重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5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3

1,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

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扩展资料

1,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

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2,菩提心的分类:

(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4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真学佛法的标志;是凡夫菩萨的标志;是成佛的根本原因。其体广大,其德无边。一切学人当速发无上菩提心!

  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很多学人,自念身为罪孽凡夫,未受三皈五戒,何敢以发菩提心而称“菩萨”?

  末学此文,意在令一切见闻者知道发菩提心的急迫与重要;一切读者,若愿意学佛,即使一时一处一念之间能持一戒,也应当在阅读本文之后的下一秒立即发心。或者自己挑一个时间,于静室之中,无论有无佛像供奉,皆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本弟子某某,于今日起,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得佛菩萨护持,尽未来不失不忘今日之愿。”如是三称,贵在至诚。

  末学就是这样发心的,“尽未来”三字一出口,不觉涕泪皆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4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发菩提心的教诫。《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被省庵大师引用于《劝发菩提心文》,在汉传佛教界广为流传,发人深省。离开菩提心,在修行上的所有努力,都将成为生死之因。

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名菩提心。”大日经疏言:“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慧。”可知菩提心,即是追求佛道之心,亦即是正觉之心。如果有人以正觉之心,勤求佛所证之道,自利兼他,终必成佛;因此,菩提心是成佛的真因,亦是广修智慧,积聚功德的原动力。十方诸佛,皆因菩提心而积集诸功德,亦因菩提心而成佛。

华严经中弥勒菩萨曾经盛赞菩提心的功德,如华严经言:“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生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无匮乏故;菩提心者 ,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菩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最后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得生故。”

所以,在菩萨道上,菩提心等如父母,等如导师,良友,善知识,能给予一切菩萨的训导,抚养,指示,与协助。又等如坚利的武器,能令菩萨降伏魔军,杀烦恼贼。又等如伏藏,等如涌泉,令诸菩萨,成就功德法财,出生无量智慧,又等如良药,令诸菩萨,治疗身心重病,解除无明恶毒,最后能出生三世诸佛。可见菩提心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即是建立趣向佛果菩提的意志,发起追求无上菩提的心愿。虽然,真性菩提,人皆本具,但凡夫迷而不觉,若然值遇佛法,或闻善知识开导,藉此增上胜缘,发明本具的真性,知道生佛平等。既痛恨自己无始时来,从迷积迷,不觉不知,枉受轮回;又怜悯众生,不识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沉溺生死,受无量苦。于是发起大悲心,誓必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使自己与众生,共出苦海,同证佛道,就是发菩提心。否则,即使是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但不喜欢利他,于利他心,不能发起,于大乘法,不能修持,要求佛道,亦不可得。因为,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仅是自利之心,非菩提心;若但利他,不求佛道,亦仅是大悲心,非菩提心。必须自利兼他,且志在成佛。发愿我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以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方名发菩提心。

菩萨持地经言:“菩萨发心,而作是言:我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盘,及如来智。如是发心,求菩提道。”又菩提心观释言:“当于自心,如实观己,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著,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是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读此可知,发菩提心,即发起自觉觉他之心,亦是立志希望,自己与众生,同出轮回,共证佛道之心。甚至为求佛道,为饶益众生,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勤修六度,实行四摄,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也盛赞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5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就是希望度化一切众生,一刻也不能忍受众生在六道中受苦的这种心。胜义菩提心,则是世俗菩提心上升到空性智慧之后的菩提心。

诸佛因菩萨而产生,菩萨因菩提心而产生,菩提心因大悲心而产生。大悲心不显现,都是因为业障惑迷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发悲心,虽然这种悲心比较做作,不真实,但因这个悲心,慢慢的积累各种善业,业障消除,真实的悲心就慢慢会显现出来。也不会做作,不会虚假了。
另外,修行应该善巧发愿,自己思维如何能方便令自己生起真实大悲心,就如何发愿。愿力是修行进步的助力。这非常重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45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024年nba总决赛几号开始总决赛赛程时间表出炉了-今日头条 无限连接的打印机不能打印公务员准考证 全国流量什么意思 新笑傲江湖手游恒山不能复活吗 有没有复活技能解答 新笑傲江湖手游恒山派怎么样_新笑傲江湖手游恒山派技能详解 新笑傲江湖恒山菩提武学怎么玩_恒山菩提武学玩法介绍 c语言argc参数在哪里设置? 这个C语言程序为何运行不出 在opencv中,argc和argv的怎么用,一直搞不明白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庄严菩提心经的介绍 佛教里心经是什么经,到底什么意思。 心经是佛在什么时候讲的 佛说中的《心经》的经文可以再哪里下载吗? 佛神通菩提心经14级什么效果 有谁知道有哪个软件可以?听没有版权的歌曲,而且还不需要会员吗,谁知道有哪个软件可以听没有版权的歌曲 学术论文结束语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结束语怎么写 论文结语前面要标序号吗 论文一般结束语和致谢怎么写? 论文结语基本格式 怎么写论文结论 论文结束语要写多什么呢? 学术论文结束语该如何写 轮胎被扎后该怎么办? 轮胎路上被扎怎么办 学会解决方法不用怕 车上安装什么能防止坏人扎车胎? 怎样可以防止被恶意扎汽车轮胎啊? 如何防止自行车的车胎不被扎破 请问如何避免车胎被扎~ 上周停在小区里~ 莫名其妙没气了~ 差点上高速~ 幸亏没上~ 危险啊~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获得方式有哪几种? 佛的智慧与菩提心指的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了多少部经? 《心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吗 佛教十二部大乘经典都是什么名字 菩提心为什么是成佛的正因呢? 请问做梦的原理在佛法中是如何阐述和解释的?是否跟前世有关?阿弥陀佛! 关于菩提心的佛教典籍 佛法中”心经”的内容是? 佛教中 心经 讲的是什么? 大乘菩提心的基础和根本在于什么?实修菩提心的窍决又在于什么地方 有什么app能看电视? 手机看电视的的app都有什么? 有什么好用的看电视的app? 可以看电视直播的APP有什么呢? Soul社交真的是匿名交流,看不到对方所有信息的吗? 原装兄弟7360打印机如何给硒鼓加粉? 兄弟打印机MF7360怎么上墨粉, 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