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2:01
三星堆遗址的开发,揭开了古蜀国的神秘面纱。根据出土文物可知古蜀国有虔诚的太阳神崇拜和神秘的巫文化。根据传世文献,也可以大致勾勒出蜀国的发展历程,蜀国古史上的君主们来自不同的族裔,直到开明王朝创建后,古蜀国才成为世袭制王国,而开明王朝最终因无法应对北部强敌秦国而亡国。
一、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被称作“广汉玉器”的新出土古董,古玩界都想追寻其来源,考古队便展开行动,但因为当地土匪横行,考古工作开展10天左右便草草收场,但考古队还是收获了玉器600余件。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开展工作,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由是重见天日。
根据年代判定,这些遗址应当是古蜀国的遗址。这一下便把我们的思绪牵引到了诗仙李白《蜀道难》中的那句诗上:“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个蚕丛和鱼凫,据史籍记载都是蜀国历史上统治达百年的君主。但神秘的古蜀国,史籍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一些学者甚至怀疑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幸运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正可与古蜀国遥相呼应。
古蜀国的第一任君主据说叫蚕丛。《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三星堆遗址2号坑中出土了纵目人面具。专家根据该形状推测,纵目的身体特征应当是眼睛向外凸出,即今天医学所指的甲亢症。但古人无法认知这种疾病,就将其视作一种“圣人异象”。
纵目人面具
蜀国的第三任君主是鱼凫,凫指的是一种水鸟。而三星堆1号坑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金杖一端刻有戴冠人像,以及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
三星堆金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当是一些形态奇异的青铜器,尤其是人面像和通天神树。这些人面像的特征一般都是大粗眉、扩口抿嘴以及大长耳。学者认为这些应该不是真人的面容,而是用来祭祀的面具,与蜀国的信仰息息相关。这说明蜀国的巫文化气息很重。
三星堆青铜人像
通天神树高396厘米,树干上盘踞着一条巨龙,树枝上则有9只金乌。据《山海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明确说明这些乌鸦是太阳的象征,我们熟悉的后羿射日故事中的金乌便是太阳的象征。通天神树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扶桑树,这指示我们古蜀国十分看重太阳神信仰。
通天神树
二、古蜀的传说时代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古蜀文化的神秘莫测,但要论及古蜀历史,我们还得依靠典籍进行勾勒。蜀国的第一任君主为蚕丛是确认无疑的,而蜀的得名也与蚕相关。《说文解字》说:“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因此有学者推测“蜀”和“蚕”联系密切,这可能跟蜀地很早就从事养蚕活动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以上说法只是中原士人的理解。他们根据三星堆出土的蟾蜍形象,认为蚕丛实际为蟾从,只是由于中原对蜀地比较陌生,便将蟾从误读为蚕丛。因为在三星堆遗址中,蟾蜍形象在各种动物形象中是最多的。
蚕丛雕像
学者认为蚕丛时期是古蜀的初创时期,应当是蜀地刚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大致范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到夏文化早期之间。他们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土著,蚕丛时,蜀国活动的范围可能只有岷江上游的山区,今天当地仍有蚕崖关、蚕崖石。
蜀国的第二任君主是柏灌,第三任为鱼凫。《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名,后者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此时大致当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只是到鱼凫时,蜀部落已经迁徙到了成都平原。有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遗址就是鱼凫时代确立的蜀都城。
大约到了蜀王杜宇之时,蜀国由部落联盟转变为早期国家,其在位时期大致对应西周时期。杜宇时,蜀国已经扩大到占据了四川盆地。杜宇又称“望帝”,《蜀王本纪》等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虽然都是蜀王,但学者认为杜宇是征服者,不是蜀国土著,而是不知来源的其他民族。
影视剧中的杜宇
《华阳国志》记载杜宇“教民务农”,说明蜀国此时已经进入农业社会。李商隐有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据传说,杜宇晚年将王位让给治水有功的开明帝而归隐,但他一直心系百姓,所以魂魄化为杜鹃,每到二月出来鸣叫,直至啼血。
杜宇传说的背后,也显示着望帝禅让于开明帝很有可能是被*无奈。第一任开明帝又称“从帝”“鳖灵”,他是率部自楚地进入蜀地投奔望帝的。《蜀王本纪》记载:“鳖灵治水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鳖灵因治水有功而即位。就是这位开明帝开创了绵延数代的开明王朝。
鳖灵拓峡
三、开明王朝与古蜀灭亡开明王朝时将国都迁到了今成都,使当地至今都是蜀地中心。开明王朝治下的蜀国达到极盛。开明王朝第二任君主卢帝时,正处于春秋早期。卢帝向北攻打秦国,占据今陕西凤翔一带。到了开明王朝保子帝时,“雄张僚僰”,其势力向南到达南中地区,即川西、云南东北、贵州西北一带。但与秦的接壤,使蜀国开启了历史的新时期,那就是与秦国交锋期。春秋时期,秦、蜀两国基本处于时战时和的局面,但蜀国逐渐处于劣势,因为《史记》中记载了蜀国曾在春秋晚期派人贿赂秦国。
春秋时期版图
到了战国初期,秦国逐渐强大,蜀国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但其君主却毫无察觉。秦惠王时,蜀国内部的矛盾直接给了秦伐蜀的机会。当时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封地在汉中。但是苴侯却与蜀国东部的敌国巴国交好,于是蜀王大怒,出兵伐苴。苴侯逃到巴国,同时向秦求救。秦国正好找到借口伐蜀。当时群臣认为秦国应当先伐韩国,但是司马错指出,如果占据蜀地,将来顺游而下,灭楚国就十分容易了,于是秦惠王命司马错伐蜀,灭蜀之后顺道灭巴国。
秦惠王
司马错灭蜀之后,在当地设置郡县,同时贬蜀王后代为蜀侯,实行双重管辖,以缓解蜀地民族的反秦情绪。秦惠文王时期,蜀国国相陈壮杀了蜀侯,后又因恐惧主动投降。秦国便派其宗室公子恽为蜀侯。但在秦昭襄王时,公子恽遭到陷害,于是秦转封公子绾为蜀侯。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秦国怀疑蜀侯谋反,遂废蜀侯,保留了单一的郡县制,以张若为蜀守。张若之后,李冰为蜀守,并营造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蜀地成为了真正的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