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36
大青叶禅(Tettigoniella viridis L.)又称大绿浮尘子、大绿跳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全国分布。为害茶花、樱花、梅花、月季、茉莉、大丽花、翠菊、柑橘、地锦、葡萄、山桃、碧桃、山杏、海棠、雀舌黄杨、蔷薇、菊花、山楂及多种果树。
为害状
刺吸花卉嫩叶和嫩梢,严重时叶片上的小白点连成白斑,乃至提早落叶(彩版四十九,266)。另外,由于卵产在花卉枝条皮层内,造成伤口,易枯干(梢条),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与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毫米,绿色。头呈三角形,顶部有2个小黑点。前翅绿色,后翅烟色。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若虫黄绿色,腹部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体似成虫,无翅。
发生特点
华北1年发生3代。以卵在花木、果树枝条的皮层内越冬。世代重叠严重。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刺吸汁液,逐渐长翅变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成虫选择在1~5厘米粗的枝条上产卵,每处产卵7~12粒,排列整齐。产卵处略突起,呈月芽形。卵期12天左右。被害严重的枝条,布满伤疤,易失水分而枯干(梢条)。除此,雌成虫在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上产卵。此虫4~11月均可为害。
防治方法
(1)诱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加强养护管理。及时修剪带卵枝条和清除杂草。
(3)药剂防治。为害期喷施20%叶蝉散乳剂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
四十、舟形毛虫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又称苹掌舟蛾、苹果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四川及华东等地。幼虫为害樱花、梅花、贴梗海棠、榆叶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山楂、榆、桃、苹果、梨等。
为害状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株生长,妨碍观赏,降低果品产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灰紫褐色,有黄白色毛。前翅黄白色,基部有1个、外缘有6个椭圆形暗灰褐色斑。后翅浅黄白色,有的近外缘处有1条褐色带。卵圆球形,浅绿色渐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紫褐色,腹面紫红色,体侧有灰白色和暗紫色条纹。各节有黄白色长毛(彩版五十,267)。蛹暗红褐色,臀刺6个,体面有刻点。
发生特点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开始出现成虫,7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趋光性强,昼伏夜出。产卵于叶背,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整齐,成块状。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群居,取食叶肉呈网状。随着虫龄增长,分散为害。严重时只剩叶柄。白天不活动,栖息时首尾翘起,形似小舟,受惊动即吐丝下垂。幼虫共5龄。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1)诱杀。黑光灯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发生为害轻时,振动树枝,捕捉振落的幼虫。
(3)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灭幼脲1号)10000倍液。要掌握好在小幼虫喷药。3龄后的幼虫应用20%灭扫利3000倍液。
一二年生花卉病虫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36
大青叶禅(Tettigoniella viridis L.)又称大绿浮尘子、大绿跳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全国分布。为害茶花、樱花、梅花、月季、茉莉、大丽花、翠菊、柑橘、地锦、葡萄、山桃、碧桃、山杏、海棠、雀舌黄杨、蔷薇、菊花、山楂及多种果树。
为害状
刺吸花卉嫩叶和嫩梢,严重时叶片上的小白点连成白斑,乃至提早落叶(彩版四十九,266)。另外,由于卵产在花卉枝条皮层内,造成伤口,易枯干(梢条),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与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毫米,绿色。头呈三角形,顶部有2个小黑点。前翅绿色,后翅烟色。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若虫黄绿色,腹部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体似成虫,无翅。
发生特点
华北1年发生3代。以卵在花木、果树枝条的皮层内越冬。世代重叠严重。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刺吸汁液,逐渐长翅变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成虫选择在1~5厘米粗的枝条上产卵,每处产卵7~12粒,排列整齐。产卵处略突起,呈月芽形。卵期12天左右。被害严重的枝条,布满伤疤,易失水分而枯干(梢条)。除此,雌成虫在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上产卵。此虫4~11月均可为害。
防治方法
(1)诱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加强养护管理。及时修剪带卵枝条和清除杂草。
(3)药剂防治。为害期喷施20%叶蝉散乳剂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
四十、舟形毛虫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又称苹掌舟蛾、苹果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四川及华东等地。幼虫为害樱花、梅花、贴梗海棠、榆叶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山楂、榆、桃、苹果、梨等。
为害状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株生长,妨碍观赏,降低果品产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灰紫褐色,有黄白色毛。前翅黄白色,基部有1个、外缘有6个椭圆形暗灰褐色斑。后翅浅黄白色,有的近外缘处有1条褐色带。卵圆球形,浅绿色渐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紫褐色,腹面紫红色,体侧有灰白色和暗紫色条纹。各节有黄白色长毛(彩版五十,267)。蛹暗红褐色,臀刺6个,体面有刻点。
发生特点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开始出现成虫,7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趋光性强,昼伏夜出。产卵于叶背,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整齐,成块状。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群居,取食叶肉呈网状。随着虫龄增长,分散为害。严重时只剩叶柄。白天不活动,栖息时首尾翘起,形似小舟,受惊动即吐丝下垂。幼虫共5龄。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1)诱杀。黑光灯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发生为害轻时,振动树枝,捕捉振落的幼虫。
(3)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灭幼脲1号)10000倍液。要掌握好在小幼虫喷药。3龄后的幼虫应用20%灭扫利3000倍液。
一二年生花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