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12: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7:18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有一个跟他有关联的成语“目不窥园”就可以了解董仲舒读书有多刻苦。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相传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便对读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官僚家庭,家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这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是没有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事情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熟读家中的藏书,有时候读到入迷处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他决定在家后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园,这样董仲舒在读书读到疲乏的时候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
但是修建一个花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去学习,看他人是如何修建花园的,同时准备各种材料。开始动工的时候,董仲舒的姐姐邀请他来到院中观赏但是他只是捧着书简,谢绝了姐姐的好意。
第二年的时候,小花园已经初具规模了,旁边的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都来到园中游玩,但是董仲舒却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三年,花园终于正式建成了,很多的人都来到花园观赏休憩。父母也叫董仲舒出来玩,他虽然点了点头,却依旧埋头学习。在中秋佳节的时候,他的家人都在园中赏月吃月饼,唯有他仍旧捧着书简不放手。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董仲舒才能成为一代大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著作和深刻的思想。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
在中国儒学发展的的历史上,除了开创者孔子和孟子之外,董仲舒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诠释了儒学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其中最主要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等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都被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所采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画像
我们来看一下“大一统”思想的产生背景。当时的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的*之后,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史称为“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加强*的权力,同时也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同时大力招募贤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舒认为构*类社会的要素是三个:天、地、人。其中天和地满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而君主在董仲舒的理论中是天地人三者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点从“王”这个字可以看出来:“王”是有三横连在一起的,而这三横代表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王”就是天派来和人进行交流和传达天的旨意的,因此君主的权力就是由来自上天的授予。但是另一方面,君主虽然是天所授予的,但是如果他滥用权力,就会造成政局的混乱和*,甚至国家的灭亡,因此董仲舒又借助天来*君主的行为,指出君主如果违背天道,上天就会给予惩罚。
董仲舒就这样把天地人和君主联系在了一起,既巩固了统治,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董仲舒的人性论讲了什么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高存在。
董仲舒雕像
在心理方面,董仲舒认为人是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就好像天也是有阴有阳一样。一方面,情感和个性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具备的东西,但是情和性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这就与天有阴阳的对立是相同的道理。另外,董仲舒也肯定人天生就有良善的一面,这点还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按照董仲舒的思想来说就是:在阴阳这两个对立独立面之中,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阴则是不占优势地位的。联系到人的话,就是个性是主要的,感情则是次要的,因此人的特质显现出来就是善的部分。
但是在另一方面,董仲舒虽然承认人有善良的特质,但是他并肯定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上面已经说到过,人是有性有情,既有贪念也有仁爱,,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人有良善的部分当成是人生来就是善良的。这里面的关系要注意进行辨别和区分。
总得来说,董仲舒的人性论既继承了先秦儒学关于人性的思想,但是同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关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7:18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有一个跟他有关联的成语“目不窥园”就可以了解董仲舒读书有多刻苦。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相传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便对读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官僚家庭,家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这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是没有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事情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熟读家中的藏书,有时候读到入迷处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他决定在家后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园,这样董仲舒在读书读到疲乏的时候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
但是修建一个花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去学习,看他人是如何修建花园的,同时准备各种材料。开始动工的时候,董仲舒的姐姐邀请他来到院中观赏但是他只是捧着书简,谢绝了姐姐的好意。
第二年的时候,小花园已经初具规模了,旁边的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都来到园中游玩,但是董仲舒却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三年,花园终于正式建成了,很多的人都来到花园观赏休憩。父母也叫董仲舒出来玩,他虽然点了点头,却依旧埋头学习。在中秋佳节的时候,他的家人都在园中赏月吃月饼,唯有他仍旧捧着书简不放手。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董仲舒才能成为一代大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著作和深刻的思想。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
在中国儒学发展的的历史上,除了开创者孔子和孟子之外,董仲舒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诠释了儒学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其中最主要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等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都被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所采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画像
我们来看一下“大一统”思想的产生背景。当时的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的*之后,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史称为“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加强*的权力,同时也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同时大力招募贤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舒认为构*类社会的要素是三个:天、地、人。其中天和地满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而君主在董仲舒的理论中是天地人三者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点从“王”这个字可以看出来:“王”是有三横连在一起的,而这三横代表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王”就是天派来和人进行交流和传达天的旨意的,因此君主的权力就是由来自上天的授予。但是另一方面,君主虽然是天所授予的,但是如果他滥用权力,就会造成政局的混乱和*,甚至国家的灭亡,因此董仲舒又借助天来*君主的行为,指出君主如果违背天道,上天就会给予惩罚。
董仲舒就这样把天地人和君主联系在了一起,既巩固了统治,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董仲舒的人性论讲了什么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高存在。
董仲舒雕像
在心理方面,董仲舒认为人是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就好像天也是有阴有阳一样。一方面,情感和个性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具备的东西,但是情和性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这就与天有阴阳的对立是相同的道理。另外,董仲舒也肯定人天生就有良善的一面,这点还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按照董仲舒的思想来说就是:在阴阳这两个对立独立面之中,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阴则是不占优势地位的。联系到人的话,就是个性是主要的,感情则是次要的,因此人的特质显现出来就是善的部分。
但是在另一方面,董仲舒虽然承认人有善良的特质,但是他并肯定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上面已经说到过,人是有性有情,既有贪念也有仁爱,,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人有良善的部分当成是人生来就是善良的。这里面的关系要注意进行辨别和区分。
总得来说,董仲舒的人性论既继承了先秦儒学关于人性的思想,但是同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关于人性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