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湿瘟的中成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9 09: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19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多形性,常常反复发作,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控制症状,但存在对药物有依赖性,停药后易于复发,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中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针对个体患者的自身体质、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性格特点等进行调整和治疗,相对具有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但大多数患者会因为口服中药汤剂口感差、煎药麻烦、出门携带不便等因素而放弃中医药治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成药不断面市。中成药改善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缺点,且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已经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和青睐。现将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分型
1.1 风热相搏型
病因病机:风热袭表,客于肌肤而发疹。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皮损好发上部。临床表现:发病迅速,身起红色丘疱疹,好发于身体的上半部,渗出较少,剧烈瘙痒,昼轻夜重,常抓破流血。伴有口干思饮,小便干,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见于急性头面部湿疹。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止痒。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防风通圣丸、消风止痒冲剂、荨麻疹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4周。
1.2 湿热内蕴型
病因病机:湿热相合,蕴结于体内,浸淫肌肤而成疮。临床表现:起病急,皮肤起红斑水疱,焮热作痒,滋水浸淫,或糜烂结痂。[2]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见于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治疗原则:利湿清热。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一清胶囊、湿毒清胶囊、二妙丸、黄柏胶囊、金鸡胶囊。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后服用为好,连续服用1-2个月。
1.3 风湿郁阻型
病因病机:感受湿邪或湿热内蕴,复受风邪,充于腠理皮肤而发为本证。临床表现:皮损为丘疱疹、水疱或丘疹,颜色淡红,可见渗出,结痂,瘙痒不止。舌质红,苔腻,脉濡或滑。本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汗疱疹、异位性皮炎。治疗原则:祛风胜湿。常用中成药:荆防败毒丸、肤痒颗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后服用为好,连续服用1-2个月。
1.4 血热风盛型
病因病机:情志所伤,五志不遂则生热化火,热入血分血热生风。临床表现:症见身起红丘疹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瘙痒,抓痕累累,夜间为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疗原则: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常用中成药:消风导赤散、皮肤病血毒丸、当归苦参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5 脾虚湿盛型
病因病机:素体脾胃虚弱,或过失辛辣厚味腥发动风之物,生湿化热,以致脾为湿热所困,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泛于肌肤。临床表现:身体多发丘疱疹,颜色黯淡,渗液清稀,或有淡*结痂,反复不愈。伴有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本型多见于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亚急性湿疹。治疗原则:健脾除湿。常用中成药:胃苓丸、参苓白术散。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6 气阴两伤型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肌肉皮肤失去荣养;或后天不足,营卫不固风湿热之邪留滞于体内,郁久化火伤阴,导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临床表现:皮损呈浸润性肥厚性斑片,色泽黯淡,瘙痒不止,肌肤干燥,粗糙,抓痕累累,伴有面色晄白,口干思饮,舌淡或红,舌苔少或光,脉细弱。多见于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治疗原则:滋阴除湿。常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八珍冲剂。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7 气血瘀滞型
病因病机:久病不愈,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不能荣养肌肤或外邪久居,客阻经脉,瘀滞皮肤而皮损久发不愈。临床表现:皮损色黯肥厚、色素沉着。甚则肌肤甲错,伴有面色晦黯,女子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本型多见于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祛风 常用中成药:大黄蜇虫丸、血府逐瘀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2 小结
中医所谓之浸淫疮、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湿疡等均属于西医的湿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醇酒厚味,或辛辣香燥、腥发刺激及动风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中焦失司,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淫于肌肤。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只要正确辩证,按型用药,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湿疹虽然病因、病机并不复杂,但是风、湿、热、毒、虚实之间往往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或多个证型兼杂,此时可几种药物合并应用;有些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会有证型的变化,可根据证型的变化而变换用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要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嘱病人适寒暑、慎起居、节饮食,尽量隔离致敏源,忌食辛辣发物,避免皮肤刺激,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19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多形性,常常反复发作,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控制症状,但存在对药物有依赖性,停药后易于复发,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中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针对个体患者的自身体质、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性格特点等进行调整和治疗,相对具有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但大多数患者会因为口服中药汤剂口感差、煎药麻烦、出门携带不便等因素而放弃中医药治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成药不断面市。中成药改善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缺点,且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已经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和青睐。现将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分型
1.1 风热相搏型
病因病机:风热袭表,客于肌肤而发疹。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皮损好发上部。临床表现:发病迅速,身起红色丘疱疹,好发于身体的上半部,渗出较少,剧烈瘙痒,昼轻夜重,常抓破流血。伴有口干思饮,小便干,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见于急性头面部湿疹。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止痒。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防风通圣丸、消风止痒冲剂、荨麻疹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4周。
1.2 湿热内蕴型
病因病机:湿热相合,蕴结于体内,浸淫肌肤而成疮。临床表现:起病急,皮肤起红斑水疱,焮热作痒,滋水浸淫,或糜烂结痂。[2]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见于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治疗原则:利湿清热。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一清胶囊、湿毒清胶囊、二妙丸、黄柏胶囊、金鸡胶囊。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后服用为好,连续服用1-2个月。
1.3 风湿郁阻型
病因病机:感受湿邪或湿热内蕴,复受风邪,充于腠理皮肤而发为本证。临床表现:皮损为丘疱疹、水疱或丘疹,颜色淡红,可见渗出,结痂,瘙痒不止。舌质红,苔腻,脉濡或滑。本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汗疱疹、异位性皮炎。治疗原则:祛风胜湿。常用中成药:荆防败毒丸、肤痒颗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后服用为好,连续服用1-2个月。
1.4 血热风盛型
病因病机:情志所伤,五志不遂则生热化火,热入血分血热生风。临床表现:症见身起红丘疹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瘙痒,抓痕累累,夜间为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疗原则: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常用中成药:消风导赤散、皮肤病血毒丸、当归苦参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5 脾虚湿盛型
病因病机:素体脾胃虚弱,或过失辛辣厚味腥发动风之物,生湿化热,以致脾为湿热所困,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泛于肌肤。临床表现:身体多发丘疱疹,颜色黯淡,渗液清稀,或有淡*结痂,反复不愈。伴有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本型多见于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亚急性湿疹。治疗原则:健脾除湿。常用中成药:胃苓丸、参苓白术散。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6 气阴两伤型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肌肉皮肤失去荣养;或后天不足,营卫不固风湿热之邪留滞于体内,郁久化火伤阴,导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临床表现:皮损呈浸润性肥厚性斑片,色泽黯淡,瘙痒不止,肌肤干燥,粗糙,抓痕累累,伴有面色晄白,口干思饮,舌淡或红,舌苔少或光,脉细弱。多见于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治疗原则:滋阴除湿。常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八珍冲剂。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1.7 气血瘀滞型
病因病机:久病不愈,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不能荣养肌肤或外邪久居,客阻经脉,瘀滞皮肤而皮损久发不愈。临床表现:皮损色黯肥厚、色素沉着。甚则肌肤甲错,伴有面色晦黯,女子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本型多见于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祛风 常用中成药:大黄蜇虫丸、血府逐瘀丸。用法用量:一般2-3次/d,1-2丸(袋)/次,饭前服用为好,连续服用2-3个月。
2 小结
中医所谓之浸淫疮、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湿疡等均属于西医的湿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醇酒厚味,或辛辣香燥、腥发刺激及动风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中焦失司,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淫于肌肤。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只要正确辩证,按型用药,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湿疹虽然病因、病机并不复杂,但是风、湿、热、毒、虚实之间往往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或多个证型兼杂,此时可几种药物合并应用;有些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会有证型的变化,可根据证型的变化而变换用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要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嘱病人适寒暑、慎起居、节饮食,尽量隔离致敏源,忌食辛辣发物,避免皮肤刺激,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清热类中成药清热燥湿类中成药
对于湿热在膀胱引起的小便问题,如频繁、短涩、尿液不畅,甚至尿道刺痛并牵扯至小腹,或者出现尿血,甚至尿路完全阻塞的情况,金沙五淋丸则是治疗这类淋证的代表性中成药。此外,清热燥湿类中成药还能应对肝胆湿热引发的黄疸、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例如,利胆排石片作为此类疾病的治疗选择,能够帮助患者缓...
双黄连算温补性中成药吗?
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份为双花(金银花)、黄连、连翘、取这三种中药名的第一个字,故叫做双黄连。双花就是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芒香、既可清风温之热,又可解血中之毒,适用于温病发热、斑疹、咽痛。黄连味苦性寒,泻心中之余火,清肠中湿热,适用于心火旺盛,肠胃湿热、湿热瘟毒。
清热类中成药中医辨证
鉴于里热证的复杂性,根据邪气所侵犯的部位和脏腑功能,清热类中成药被细分为四类:一是清热泻火类,主要用于消除体内的热毒和亢奋的火气;二是清热解毒类,主要针对外邪入侵引发的热毒;三是清热燥湿类,适用于湿热并存的情况;最后是清热凉血类,针对血分热盛的问题。每类药物针对的热证特点和病机不同...
12种中成药,每种都是疾病最怕的“处方”,好用又便宜!收藏起来
【成份】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醒脑开窍,舒筋通络。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用法用量】口服。4 5丸/次,2次/日。由乳香、没药等组成...
感冒药分类型 不同感冒药的服用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药中,有很多有“清热”字样,如感冒清热颗粒。医师介绍说,清热类药物适合风热感冒的患者服用,不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
清热解毒中成药有哪些能治疗登革热?
清热解毒中成药不一定都能治疗登革热的,登革热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潜伏期短,发病迅速,较难发现!!其症型主要有湿热郁结,卫气同病;毒淤交结;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益气固脱、醒神开窍为主。清热解毒中成药片仔癀的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此外,处方中的天然牛黄和...
跪求、关于治疗狗瘟晚期的中药偏方、谢谢大家了!
这个是治疗瘟症的偏方 这个你参考下,是博美犬论坛里的一个朋友写的心得。我家狗狗前段时间得了犬瘟就是这样治好得,现在鼻子都湿了一切正常 预防或治疗早期犬瘟热的中药方子如下(注意:早期的意思是还没严重抽筋的。。。 ):黄连6g, 黄芩10g, 栀子10g, 泽泻15g, 甘草10g, 僵蚕6g, 大青叶1...
中药真的能治好狗瘟吗?
(6)犬瘟热晚期,出现神经症状,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往往就不奏效了,要配合中药 “瘟灵汤”(犬瘟热抽风2号)羚羊角注射液,牛黄安宫丸等药 。 (7)针灸:最好用天门、人中、命门,陶道、大锥等穴。 现在正是犬瘟热流行高峰季节,来就诊的患犬较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犬瘟热,收到了较理想的疗效。 治疗犬温热...
用于夏季或高温环境下治疗中暑的中成药是()。20978
中成药外治法 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孔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适用于中暑发热。柴胡注射液:将纱布1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将本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
什么感冒药治感冒最快,疗效最好。(要快快的,几天就能好的那种感冒...
如果是肠胃性感冒藿香正气水效果就好, 建议,感冒哮喘最好找中医有优势!辨证施治效果最好,早治早好,少吃药还少受罪。 就是吃中成药也最好是找中医辨证,不要轻易相信西医大夫的推荐。 感冒和甲流的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病毒经呼吸道感染。 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普通型、流行性、还有甲流(甲型H1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