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分析(转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6 13: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3:15
《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
一 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便将威武,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从《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的场面,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
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
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十胜十败”论的对比言语。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字里行间把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官渡之战”激烈的斗争及矛盾冲突中,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及雄才大略,而袁绍优柔寡断、胸无点策、不辩忠奸、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也在此暴露无遗。
同一画面的对照,褒贬色彩溢于言表。最经典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后一段受降的画面,便将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于禁和威武英勇、大义凛然的庞德形象跃然于纸上。 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它“有以宾衬主之妙”。所谓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就是陪衬、烘托的手法。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主角,这是《三国演义》中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
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光是出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
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并对刘备身边的谋士加以贬低,用来反衬“卧龙”与“凤雏”的才能。接着徐庶出场,并通过几次对曹操的战斗表现了徐庶的军事的才能。后来徐庶被曹操以计骗走,这时作者再次衬托,徐庶走马荐诸葛,并且说出“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把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个台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又通过刘
1
1/2页
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
备遇到的各个与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广平,孟公威、诸葛均及黄承彦等,他们的才能以及高风亮节,实质上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诸葛亮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品德已借助这些人物烘托了出来。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四、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最独特的手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夸张,刻画出更为深刻的人物形象。如,张飞形象的刻画大量地使用了夸张手法,像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三声夸张的大喝,便将张飞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另一种夸张手法则是使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夸张想像,像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就大量地使用了虚构夸张的情节因素,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罗贯中在使用夸张手法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将夸张用在了对人物故事的安排和语言的描写上。因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取得了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使其艺术形象丰满,给人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
总上所述,《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生动、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让我们认识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并对后来的古典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