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你是如何上瘾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6 17: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3:09
-01-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上瘾了。
面对手边的科技产品,我们就算没有上瘾,也至少已经患上了强迫症。 我们迫不及待地查看短信通知,访问微博,看看抖音,玩玩游戏,原本只打算看上几分钟,一个小时后却发现自己依然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翻页。
这种*有可能伴随了我们一整天,只不过很少被觉察到罢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
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
-02-
凭借电子屏幕上区区几个编码字符就能影响用户的习惯、控制用户的思维,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对这些产品欲罢不能?
让用户养成习惯、产生依赖性,其实是很多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由于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东西层出不穷,企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用户心中的一席之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仅凭占有庞大的客户群并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 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强弱才是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关键。 若想使用户成为其产品的忠实拥趸,企业就不仅要了解用户为什么选择它,还应该知道人们为什么对它爱不释手。
面对这一事实,有些公司才刚刚醒悟,而另一些公司则早已做出了回应。它们深谙设计之道,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推出的产品能够对用户的行为习惯产生深刻影响,这让一些公司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它们在产品中“安装”了“内部触发”,因此大批用户会在没有外部诱因的情况下就心甘情愿投入它的怀抱。
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并不依赖于费用高昂的营销策划,而是将产品设计与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状态紧密相连。
如果你心烦意乱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抖音,那说明习惯已经起了作用。一阵强烈的孤独感袭来,你还没来得及做出理性思考,就已经开始在微博上寻找情感慰藉。一道难题摆在眼前,你还没顾得上开动自己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在百度上搜索答案。 每每占据上风的,总是那些最先出现在你脑海中的选项。
为什么产品能影响人们的习惯?答案很简单,是产品造就了习惯。
-03-
上瘾模式
一,触发
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 ——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触发分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让你产生习惯性依赖的那些产品往往是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例如电子邮件、网站链接,或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举个例子,假设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名叫芭芭拉的年轻女子,碰巧在*上看到了由该州农村的一位农民拍摄的照片。
照片里的景色不错,而她又正计划着和哥哥约翰尼一同短途旅行,在外部触发的召唤下,芭芭拉点击了图片。
由此,她进入了上瘾模型的循环,开始和内部触发——她当下的行为和情感状态——发生联系。
当人们不由自主地做出下一个举动时,新的习惯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芭芭拉会逐渐将*看成她进行社交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行动
触发之后就是行动,意即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 芭芭拉轻点鼠标打开了这张有趣的图片,结果被链接到了一个叫作Pinterest的图片共享网站。
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该行为简便易行,二是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
一旦芭芭拉完成了点击图片这个简单的动作,那接下来看到的内容会让她眼花缭乱。
三,多变的酬赏
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
我们身边的反馈回路并不少见,但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反馈回路无助于催生人们的内心渴望。你打开冰箱门,里面的工作灯就会亮起,这个结果在你预料之中,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开门这个动作。
假如给这个结果添加一些变量,比如说,每次打开冰箱门,你眼前都会像变戏法一样冒出一些小玩意,那就说明,老兄,你的渴望被点燃了。
给产品“安装”多变的酬赏,是公司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决胜法宝。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奖励的变数越大,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状态,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而负责需要与*的部分被激活。 *和彩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芭芭拉进入Pinterest网站后,不仅看到了她想要看的图片,还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那里既有她心之所系的东西——宾夕法尼亚乡间的景色,还有让她挪不开视线的其他内容。
网站上或撩人或平实,或秀丽或柔和的乡间图景,杂以其他风光,齐刷刷地呈现在芭芭拉眼前时,她的大脑兴奋度会因为意外的酬赏而不断上升。她在Pinterest上逗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期待发现更多的惊喜。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滑屏了45分钟。
四,投入
这是上瘾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需要用户有所投入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话说回来,投入并不意味着让用户舍得花钱,而是指用户的行为能提升后续服务质量。 添加关注,列入收藏,壮大虚拟资产,了解新的产品功能,凡此种种,都是用户为提升产品体验而付出的投入。
这些投入会对上瘾模型的前三个阶段产生影响,触发会更易形成,行动会更易发生,而酬赏也会更加诱人。
芭芭拉乐此不疲地在Pinterest上浏览丰富资源的同时,会把那些赏心悦目的内容收藏起来。她关注的网站数据因而会被记录下来。很快,这些网站就会成为她浏览、关注和跟踪的对象,她会为此投入,这份投入反过来又会强化她与网站之间的联系,促使她在下一次打开电子设备时优先登录这些网站。
-04-
超强新动力
习惯养成技术已然存在,并且正在被用来塑造人们的生活。 如今,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游戏机和可穿戴装置等各式各样的设备来接入互联网,这为企业操控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企业快速采集和整理用户信息能力的提高,以及与用户之间联结性的不断增强,使我们即将步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塑造人们习惯的新时代。
就像硅谷著名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所写的,“除非造就这些产品的技术进步的形式受制于法律,而不是技术进步本身,否则在未来40年里,人们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将远远超越过去”。
有人说:“如果一个东西不能被用来干坏事,那它就算不上超级武器”。这个观点是对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习惯养成类产品确实是超级武器,因为任何滥用或误用都有可能迅速让人们堕入愚妄的痴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3:09
-01-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上瘾了。
面对手边的科技产品,我们就算没有上瘾,也至少已经患上了强迫症。 我们迫不及待地查看短信通知,访问微博,看看抖音,玩玩游戏,原本只打算看上几分钟,一个小时后却发现自己依然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翻页。
这种*有可能伴随了我们一整天,只不过很少被觉察到罢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
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
-02-
凭借电子屏幕上区区几个编码字符就能影响用户的习惯、控制用户的思维,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对这些产品欲罢不能?
让用户养成习惯、产生依赖性,其实是很多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由于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东西层出不穷,企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用户心中的一席之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仅凭占有庞大的客户群并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 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强弱才是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关键。 若想使用户成为其产品的忠实拥趸,企业就不仅要了解用户为什么选择它,还应该知道人们为什么对它爱不释手。
面对这一事实,有些公司才刚刚醒悟,而另一些公司则早已做出了回应。它们深谙设计之道,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推出的产品能够对用户的行为习惯产生深刻影响,这让一些公司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它们在产品中“安装”了“内部触发”,因此大批用户会在没有外部诱因的情况下就心甘情愿投入它的怀抱。
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并不依赖于费用高昂的营销策划,而是将产品设计与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状态紧密相连。
如果你心烦意乱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抖音,那说明习惯已经起了作用。一阵强烈的孤独感袭来,你还没来得及做出理性思考,就已经开始在微博上寻找情感慰藉。一道难题摆在眼前,你还没顾得上开动自己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在百度上搜索答案。 每每占据上风的,总是那些最先出现在你脑海中的选项。
为什么产品能影响人们的习惯?答案很简单,是产品造就了习惯。
-03-
上瘾模式
一,触发
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 ——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触发分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让你产生习惯性依赖的那些产品往往是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例如电子邮件、网站链接,或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举个例子,假设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名叫芭芭拉的年轻女子,碰巧在*上看到了由该州农村的一位农民拍摄的照片。
照片里的景色不错,而她又正计划着和哥哥约翰尼一同短途旅行,在外部触发的召唤下,芭芭拉点击了图片。
由此,她进入了上瘾模型的循环,开始和内部触发——她当下的行为和情感状态——发生联系。
当人们不由自主地做出下一个举动时,新的习惯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芭芭拉会逐渐将*看成她进行社交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行动
触发之后就是行动,意即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 芭芭拉轻点鼠标打开了这张有趣的图片,结果被链接到了一个叫作Pinterest的图片共享网站。
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该行为简便易行,二是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
一旦芭芭拉完成了点击图片这个简单的动作,那接下来看到的内容会让她眼花缭乱。
三,多变的酬赏
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
我们身边的反馈回路并不少见,但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反馈回路无助于催生人们的内心渴望。你打开冰箱门,里面的工作灯就会亮起,这个结果在你预料之中,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开门这个动作。
假如给这个结果添加一些变量,比如说,每次打开冰箱门,你眼前都会像变戏法一样冒出一些小玩意,那就说明,老兄,你的渴望被点燃了。
给产品“安装”多变的酬赏,是公司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决胜法宝。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奖励的变数越大,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状态,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而负责需要与*的部分被激活。 *和彩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芭芭拉进入Pinterest网站后,不仅看到了她想要看的图片,还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那里既有她心之所系的东西——宾夕法尼亚乡间的景色,还有让她挪不开视线的其他内容。
网站上或撩人或平实,或秀丽或柔和的乡间图景,杂以其他风光,齐刷刷地呈现在芭芭拉眼前时,她的大脑兴奋度会因为意外的酬赏而不断上升。她在Pinterest上逗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期待发现更多的惊喜。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滑屏了45分钟。
四,投入
这是上瘾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需要用户有所投入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话说回来,投入并不意味着让用户舍得花钱,而是指用户的行为能提升后续服务质量。 添加关注,列入收藏,壮大虚拟资产,了解新的产品功能,凡此种种,都是用户为提升产品体验而付出的投入。
这些投入会对上瘾模型的前三个阶段产生影响,触发会更易形成,行动会更易发生,而酬赏也会更加诱人。
芭芭拉乐此不疲地在Pinterest上浏览丰富资源的同时,会把那些赏心悦目的内容收藏起来。她关注的网站数据因而会被记录下来。很快,这些网站就会成为她浏览、关注和跟踪的对象,她会为此投入,这份投入反过来又会强化她与网站之间的联系,促使她在下一次打开电子设备时优先登录这些网站。
-04-
超强新动力
习惯养成技术已然存在,并且正在被用来塑造人们的生活。 如今,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游戏机和可穿戴装置等各式各样的设备来接入互联网,这为企业操控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企业快速采集和整理用户信息能力的提高,以及与用户之间联结性的不断增强,使我们即将步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塑造人们习惯的新时代。
就像硅谷著名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所写的,“除非造就这些产品的技术进步的形式受制于法律,而不是技术进步本身,否则在未来40年里,人们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将远远超越过去”。
有人说:“如果一个东西不能被用来干坏事,那它就算不上超级武器”。这个观点是对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习惯养成类产品确实是超级武器,因为任何滥用或误用都有可能迅速让人们堕入愚妄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