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06: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3:36
《祢衡传》白话释义: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
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
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
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
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
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
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
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
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
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
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原文: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
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于是遣人骑送之。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表大悦,益重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衡为作*,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此文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赏析】
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
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
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赏析】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注释:1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语:告诉他 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解读: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 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为后 *** 铺垫,衬托孔融的智慧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成语释义: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道理: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再说别的不足时,是不是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下呢?不假思索 有时候也是不能随便运用的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人以其语语之大未必佳韪大踧踖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话语 告诉 长大 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
《祢衡传》白话释义: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
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
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 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
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 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
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 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
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 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
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也能善待祢衡。 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
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
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
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
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原文: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
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衡为作*,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此文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3:36
《祢衡传》白话释义: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
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
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
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
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
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
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
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
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
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
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原文: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
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于是遣人骑送之。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表大悦,益重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衡为作*,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此文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赏析】
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
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
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赏析】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注释:1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语:告诉他 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解读: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 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为后 *** 铺垫,衬托孔融的智慧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成语释义: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道理: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再说别的不足时,是不是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下呢?不假思索 有时候也是不能随便运用的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人以其语语之大未必佳韪大踧踖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话语 告诉 长大 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
《祢衡传》白话释义: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
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
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 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
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 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
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 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
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 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
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也能善待祢衡。 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
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
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
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
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原文: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
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衡为作*,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此文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