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2 0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3:10
劝育民省刑疏 兵起以来,三十余年。
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 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
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蒸 庶欣欣,喜遇升平。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
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 宰足以宣德泽。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矣。
《易》称 敕法,《书》著祥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昔曹相国以狱市为 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
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 无饥馑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饣委饿之殍。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 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 则幼者无离家之思;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
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 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瞻其乏,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 二十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魏志•王朗传》) ○谏文帝游猎疏 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
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 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 尊,务戒慎,垂法教也。
近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 《魏志•王朗传》)。
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郡高唐县人(今山东省高唐县)。 [1] 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
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时,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魏建立后,改称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侯。太和五年十二月(232年1月),华歆去世,年七十五,谥号“敬”。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 ,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朗 (汉魏之际经学家、大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歆 (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大意
华歆、王朗俱乘船逃难。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人物
华歆,字:子鱼。生卒:157— 231(75岁)终属:魏朝 。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西南)人。
王朗,三国魏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
部分字词注释
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所以,。。的原因。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人物解析: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而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做人的道理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难:认为……困难。意动。这里有“表示困难”的意思。
以:同“已”,已经。
王欲舍所携人:王朗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怠相弃邪: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赞同华歆。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劝育民省刑疏 兵起以来,三十余年。
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 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
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蒸 庶欣欣,喜遇升平。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
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 宰足以宣德泽。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矣。
《易》称 敕法,《书》著祥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昔曹相国以狱市为 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
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 无饥馑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饣委饿之殍。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 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 则幼者无离家之思;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
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 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瞻其乏,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 二十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魏志。
最佳答案华歆和王朗一道乘船避难,有个逃难的人想跟他们的船,华歆推托不想让那人上船.王朗说:“好在我们的船还很空,捎上他也没什么不好”.后来贼兵追上来,王朗怕受连累,打算扔下捎带的这个人.华歆说:“本来我之所以担心,就是怕遇上这种情况.但现在既然带上他了,又怎么能在危急关头扔下他不管呢?”于是仍然把那人留在船上.世人都以这件事来评判华歆、王朗德行的高下.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只顾自身而不管别人了.而华歆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世人都认为两者的德行高下立判:华歆要比王朗更高尚、更值得钦佩,但我却建议大家多学学王朗.试想,如果我们在能够帮助别人时都不肯轻易助人,举手之劳也要瞻前顾后,那又如何谈得上不辞危难助人到底呢?若提倡大家都勉为其难去学华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那样的境界?其结果可能是大家都找到借口,见善小而不为,虑后患而袖手,什么好事都不去做了.不要求大家好事都做到仁至义尽,只求大家从简单的好事做起.做了总比没做好——这也是王朗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