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5 02: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19:55
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士卒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举办丧事虽然有各种礼仪,但哀痛是其中的根本;士人虽然有学识,但行为是其中的根本。
因此,根本不立,不必去追求整体;近邻不亲善,不要去追求远处的朋友;连亲戚都不依附,不要去从事外交官;一件事也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操持多种行业;一物也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强记。因此,先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的人。
君子明察左右也必定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君子被不具有修行的人所诋毁,却能反躬自省,这样别人的怨恨减少,自己的德行得到了修正。
诬陷诋毁的话不入自己的耳朵;批驳谩骂的声音不从自己嘴里说出;杀伐伤害人家孩子的想法不存在于心中。即使有诋毁攻讦的人,也会无所依凭。
所以君子努力帮事,日渐强盛,愿望日渐远大,气势日渐恢宏。君子的修身之道,贫穷之时显示出廉洁,富裕之时显示出道义,对于生者显示仁爱,对于死者显示哀痛,这四种德行不能掺有虚假,经常要反省自己。
隐藏于心中的是不竭尽的仁爱,言谈举动是不竭尽的恭敬有礼,说出的话永远那样合理。这种德行贯穿于身体四肢,渗透了肌肤,直到头发花白秃顶,都不会舍弃,这只有圣人可以做到啊!意志不坚的人智力不会通达;不遵守信诺的人行动不会实现;占有财富不能分给别人的,不足以交朋友;守道不坚定的人阅历事物不广泛,辨别是非不能明察,不足以与其交游。
根本不坚固枝梢必定危险,雄盛时不修行,后来必会怠惰,源流混浊河流就不清澈,行为不守信用名声必然失去。名声不会平白无故产生,荣誉不会自己生长。
功成名誉自然相随而至,名誉决不可有丝毫虚假,要进行自身反省。专注于言谈而行动迟缓,即使雄辩别人也不会听。
出力多而夸耀自己功劳,即使辛劳也不会图取。有智慧的人用心思考而不夸夸其谈,出力多而不夸耀功劳。
因此名扬天下。言语不要讲得太多而要求明智,不要讲究文采而要追求明察。
所以缺乏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这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行不是出自内心就不会保持,德行不从自己做起就不能树立。
名声是不可能简单就成功的,声誉不可能靠取巧而建立,君子要知行合一。谋求利益,忽视名声,是想要当天下的名士的人所不屑做的啊。
原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惰。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翻译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必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
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庄敬的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
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
(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
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
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专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
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
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则必背离正道而行了。
善不从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苟简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士气是决胜的根本;办丧事也讲礼仪,但哀痛是办丧的根本;读书人虽讲究学识,但行动是学习的根本。
所以如果连最根本的东西都不能稳固,那就不要致力于旁枝末节的事情;如果连身边的事都没有熟悉,就不要去好高务远;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使之依附,就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外交了;干一件事都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什么广见博闻。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由近及远。
君子明察自己身边,从身边做起。若是没有*好自己而受人诋毁,那就自我反省,这样既减少了怨恨又加强了修行。
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他们也无话可讲了。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增加,意志一天比一天坚强,心中的理想一天比一天旺盛。
君子之道: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
放在自己心中的,是无穷的爱;身体力行的,是无比的勤劳认真;口上谈说的,是无比的雅驯。这些品质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意志不坚强的人,学识必达不到理想的境界;说出话来而不信守的人,行动必定没有什么结果;仗财而不肯疏义,不值得和他交友;追求真理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根本不牢,枝节必危。天资很好而不注重*者,后来必惰落。
源浊流难清,行为无信者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
能言善辩而行动迟缓,说的再好,也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
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言谈不图繁多而讲究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
不学无术,是非不辨察,自身又懒惰的人,必定背离正道而行了。善不发自本心就不能保留,行不源自本身就难以树立,名望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获得,声誉不可弄虚作假地窃立,君子必须以身戴行。
惟利是图,忽视名誉的建立,还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不曾有过。《墨子·所染》原文及译文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 (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
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
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舜染於许由、伯阳、禹染於皋陶、伯益,汤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
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
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夏桀染於干辛、推哆,殷纣染於崇侯、恶来,厉王染於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於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 *** 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谷所染。
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遗羞于天下。凡是提起天下不义可耻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齐桓染於管仲、鲍叔,晋文染於舅犯、高偃,楚庄染於孙叔、沈尹,吴阖闾染於伍员、文义,越句践染於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傅於后世。
齐桓公被管仲、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舅犯、高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沉尹茎所染,吴王阖闾被伍员、文义所染,越王句践被范蠡、文种所染。这五位君主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於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於籍秦、高强,吴夫差染於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於智国、张武,中山尚染於魏义、偃长,宋康染於唐鞅、佃1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
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范吉射被长柳朔、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强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太宰嚭所染,知伯摇被知国、张武所染,中山尚被魏义、偃长所染,宋康王被唐鞅、佃不礼所染。
这六位君主因为所染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於染当。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
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
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
而行事合理源于所染得当。所以善于。
一、译文 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
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
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
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见楚惠王,惠王借口自己年老推辞了,派穆贺会见墨子。墨子劝说穆贺,穆贺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主张而不加采用吧!” 墨子答道:“只要它能行之有效就行了,比如药,是一把草根,天子吃了它,用以治愈自己的疾病,难道会认为是一把草根而不吃吗?现在农民缴纳租税给贵族,贵族大人们酿美酒、造祭品,用来祭祀上帝、鬼神,难道会认为这是普通百姓做的而不享用吗? 所以虽然是普通百姓,从上把他比于农民,从下把他比于药,难道还不如一把草根吗?况且惠王也曾听说过商汤的传说吧?过去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
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位普通百姓。
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象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惠王能象商汤这样,以后就可以采纳普通百姓的主张了。”
墨子说:“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利于天、鬼神、百姓的,就去做;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害于天、鬼神、百姓的,就舍弃。一切言论一切行动,合乎三代圣王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就去做;合乎三代暴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就舍弃。”
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六种邪僻,沉默之时能思索,出言能教导人,行动能从事义。使这三者交替进行,一定能成为圣人。”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喜,去掉怒,去掉乐,去掉悲,去掉爱,以仁义作为一切言行的准则。手、脚、口、鼻、耳,都用来从事义,一定会成为圣人。”
墨子对几个弟子说:“行义而不能胜任之时,一定不可归罪于学说、主张本身。好象木匠劈木材不能劈好,不可归罪于墨线一样。”
墨子说:“世上的君子,使他作为宰杀一狗一猪的屠夫,如果干不了就推辞;使他作一国的国相,干不了却照样去作,这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
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所以我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 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现在天下的君子称说‘仁’的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把符合仁和不符合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仁的名,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墨子说:“现在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商人用一钱购买东西,不敢任意马虎地购买,一定选择好的。现在士使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这样,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
过错严重的陷入刑罚,过错轻的蒙受非议羞耻。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墨子说:“当代的君子,想实现他的道义,而帮助他修养身心却怨恨。这就象要筑成墙,而别人帮助他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后代,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传留给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
现在听到了先王的学说却不去实行,这是废弃先王所传的学说了。” 墨子南游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
弦唐子见了很奇怪,问道:“老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装载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处呢?” 墨子说:“过去周公旦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见七十士。
所以周公旦辅助天子,他的美善传到了今天。我上没有承担国君授予的职事,下没有耕种的艰难,我如何敢抛弃这些书!我听说过:天下万事万物殊途同归,流传的时候确实会出现差错。
但是由于人们听到的不能一致,书就多起来了。现在象公尚过那样的人,心对于事理已达到了洞察精微。
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已知道切要合理之处,因此就不用书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8:57
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士卒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举办丧事虽然有各种礼仪,但哀痛是其中的根本;士人虽然有学识,但行为是其中的根本。
因此,根本不立,不必去追求整体;近邻不亲善,不要去追求远处的朋友;连亲戚都不依附,不要去从事外交官;一件事也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操持多种行业;一物也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强记。因此,先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的人。
君子明察左右也必定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君子被不具有修行的人所诋毁,却能反躬自省,这样别人的怨恨减少,自己的德行得到了修正。
诬陷诋毁的话不入自己的耳朵;批驳谩骂的声音不从自己嘴里说出;杀伐伤害人家孩子的想法不存在于心中。即使有诋毁攻讦的人,也会无所依凭。
所以君子努力帮事,日渐强盛,愿望日渐远大,气势日渐恢宏。君子的修身之道,贫穷之时显示出廉洁,富裕之时显示出道义,对于生者显示仁爱,对于死者显示哀痛,这四种德行不能掺有虚假,经常要反省自己。
隐藏于心中的是不竭尽的仁爱,言谈举动是不竭尽的恭敬有礼,说出的话永远那样合理。这种德行贯穿于身体四肢,渗透了肌肤,直到头发花白秃顶,都不会舍弃,这只有圣人可以做到啊!意志不坚的人智力不会通达;不遵守信诺的人行动不会实现;占有财富不能分给别人的,不足以交朋友;守道不坚定的人阅历事物不广泛,辨别是非不能明察,不足以与其交游。
根本不坚固枝梢必定危险,雄盛时不修行,后来必会怠惰,源流混浊河流就不清澈,行为不守信用名声必然失去。名声不会平白无故产生,荣誉不会自己生长。
功成名誉自然相随而至,名誉决不可有丝毫虚假,要进行自身反省。专注于言谈而行动迟缓,即使雄辩别人也不会听。
出力多而夸耀自己功劳,即使辛劳也不会图取。有智慧的人用心思考而不夸夸其谈,出力多而不夸耀功劳。
因此名扬天下。言语不要讲得太多而要求明智,不要讲究文采而要追求明察。
所以缺乏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这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行不是出自内心就不会保持,德行不从自己做起就不能树立。
名声是不可能简单就成功的,声誉不可能靠取巧而建立,君子要知行合一。谋求利益,忽视名声,是想要当天下的名士的人所不屑做的啊。
原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惰。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翻译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必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
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庄敬的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
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
(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
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
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专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
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
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则必背离正道而行了。
善不从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苟简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士气是决胜的根本;办丧事也讲礼仪,但哀痛是办丧的根本;读书人虽讲究学识,但行动是学习的根本。
所以如果连最根本的东西都不能稳固,那就不要致力于旁枝末节的事情;如果连身边的事都没有熟悉,就不要去好高务远;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使之依附,就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外交了;干一件事都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什么广见博闻。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由近及远。
君子明察自己身边,从身边做起。若是没有*好自己而受人诋毁,那就自我反省,这样既减少了怨恨又加强了修行。
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他们也无话可讲了。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增加,意志一天比一天坚强,心中的理想一天比一天旺盛。
君子之道: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
放在自己心中的,是无穷的爱;身体力行的,是无比的勤劳认真;口上谈说的,是无比的雅驯。这些品质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意志不坚强的人,学识必达不到理想的境界;说出话来而不信守的人,行动必定没有什么结果;仗财而不肯疏义,不值得和他交友;追求真理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根本不牢,枝节必危。天资很好而不注重*者,后来必惰落。
源浊流难清,行为无信者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
能言善辩而行动迟缓,说的再好,也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
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言谈不图繁多而讲究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
不学无术,是非不辨察,自身又懒惰的人,必定背离正道而行了。善不发自本心就不能保留,行不源自本身就难以树立,名望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获得,声誉不可弄虚作假地窃立,君子必须以身戴行。
惟利是图,忽视名誉的建立,还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不曾有过。《墨子·所染》原文及译文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 (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
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
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舜染於许由、伯阳、禹染於皋陶、伯益,汤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
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
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夏桀染於干辛、推哆,殷纣染於崇侯、恶来,厉王染於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於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 *** 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谷所染。
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遗羞于天下。凡是提起天下不义可耻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齐桓染於管仲、鲍叔,晋文染於舅犯、高偃,楚庄染於孙叔、沈尹,吴阖闾染於伍员、文义,越句践染於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傅於后世。
齐桓公被管仲、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舅犯、高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沉尹茎所染,吴王阖闾被伍员、文义所染,越王句践被范蠡、文种所染。这五位君主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於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於籍秦、高强,吴夫差染於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於智国、张武,中山尚染於魏义、偃长,宋康染於唐鞅、佃1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
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范吉射被长柳朔、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强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太宰嚭所染,知伯摇被知国、张武所染,中山尚被魏义、偃长所染,宋康王被唐鞅、佃不礼所染。
这六位君主因为所染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於染当。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
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
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
而行事合理源于所染得当。所以善于。
一、译文 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
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
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
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见楚惠王,惠王借口自己年老推辞了,派穆贺会见墨子。墨子劝说穆贺,穆贺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主张而不加采用吧!” 墨子答道:“只要它能行之有效就行了,比如药,是一把草根,天子吃了它,用以治愈自己的疾病,难道会认为是一把草根而不吃吗?现在农民缴纳租税给贵族,贵族大人们酿美酒、造祭品,用来祭祀上帝、鬼神,难道会认为这是普通百姓做的而不享用吗? 所以虽然是普通百姓,从上把他比于农民,从下把他比于药,难道还不如一把草根吗?况且惠王也曾听说过商汤的传说吧?过去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
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位普通百姓。
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象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惠王能象商汤这样,以后就可以采纳普通百姓的主张了。”
墨子说:“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利于天、鬼神、百姓的,就去做;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害于天、鬼神、百姓的,就舍弃。一切言论一切行动,合乎三代圣王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就去做;合乎三代暴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就舍弃。”
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六种邪僻,沉默之时能思索,出言能教导人,行动能从事义。使这三者交替进行,一定能成为圣人。”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喜,去掉怒,去掉乐,去掉悲,去掉爱,以仁义作为一切言行的准则。手、脚、口、鼻、耳,都用来从事义,一定会成为圣人。”
墨子对几个弟子说:“行义而不能胜任之时,一定不可归罪于学说、主张本身。好象木匠劈木材不能劈好,不可归罪于墨线一样。”
墨子说:“世上的君子,使他作为宰杀一狗一猪的屠夫,如果干不了就推辞;使他作一国的国相,干不了却照样去作,这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
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所以我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 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现在天下的君子称说‘仁’的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把符合仁和不符合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仁的名,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墨子说:“现在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商人用一钱购买东西,不敢任意马虎地购买,一定选择好的。现在士使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这样,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
过错严重的陷入刑罚,过错轻的蒙受非议羞耻。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墨子说:“当代的君子,想实现他的道义,而帮助他修养身心却怨恨。这就象要筑成墙,而别人帮助他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后代,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传留给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
现在听到了先王的学说却不去实行,这是废弃先王所传的学说了。” 墨子南游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
弦唐子见了很奇怪,问道:“老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装载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处呢?” 墨子说:“过去周公旦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见七十士。
所以周公旦辅助天子,他的美善传到了今天。我上没有承担国君授予的职事,下没有耕种的艰难,我如何敢抛弃这些书!我听说过:天下万事万物殊途同归,流传的时候确实会出现差错。
但是由于人们听到的不能一致,书就多起来了。现在象公尚过那样的人,心对于事理已达到了洞察精微。
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已知道切要合理之处,因此就不用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