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5 0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6:54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宋朝由谁来指挥打仗?那还用问武将呗,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实际上掌握军中大权的往往是文官。宋朝文官领军屡见不鲜,那他们能打出什么成绩来呢?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党项人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和宋朝撕破了脸皮,宋夏战争一触即发。
十二月,宋仁宗派三司使、户部尚书夏竦去西北,出任奉宁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知永兴军,和渭州知州范雍一起搭档对付李元昊。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宋军在三川口遭遇惨败。
五月,夏竦改任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泾原秦凤路缘边经略安抚使。
不久,夏竦出任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缘边招讨使、知永兴军,成为陕西四路最高军政长官,他的两个副手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和韩琦。
夏竦这人天资非凡,文采飞扬,诗词文赋,佛老之说,无一不精,阴阳五行,经史律历,无不通晓,但他就是不会打仗,也不想打仗。
可谁叫他是文官呢,宋仁宗就选了夏竦做最高军事长官。
老实说,估计夏竦真的不想干这破差事。
但是夏竦没办法,他推辞了几次之后,只能乖乖上任。
而自从夏竦来到西北,他让人见识到宋朝神将的威力。
夏竦上任后,只会向朝廷请求掉兵掉粮掉钱!
经过几次扯皮,宋仁宗答应了夏竦的要求。
而后夏竦经常下基层视察,不过是带着美女一起去,走一地,闹一地,甚至差点闹到兵变。
更 搞笑 的是,他一个劲的上书朝廷,大谈李元昊多厉害,宋军出战怎么不利。
不过当时大宋朝廷都在叫嚣着宰了李元昊,一定打死这白眼狼。
他和枢密使吴育的意见被否定了,吴育直接被宰相张士逊骂成疯子,夏竦也不好过,抨击声不绝于耳。
在*的压力下,夏竦只好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地准备出兵。
他马上召集手下的文官武将,用了五天五夜的时间,密谋进讨方案,从兵马调动、粮草供给到进攻路线,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全部一条一条草拟成文件,这些文件拥绑在一起,两个壮汉都抬不起来。
然后夏竦把这些文件藏在一个大柜子里,落锁贴封条,严加看守,很好,这是军机,军机不可泄露。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不知道原因,这些文件,忽然一夜之间遗失殆尽。
消息一出,全军一片哗然,这搞什么?怎么就给泄密了?泄密了这仗还没打?
好一顿寻找,这些机要文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柜子里!
沃特?这是什么操作。
夏竦一拍大腿,进攻计划泄密了!进攻就此停止!
夏竦这波也太秀了。
更 搞笑 的还在后头,为了对付李元昊,夏竦曾经张榜于市,公开悬赏“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
结果李元昊反手就给他一巴掌,也派人悬赏,“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两贯文!”
此事一出,不仅成了后来言官*他的有力证据,而且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元昊就是这么看不起夏竦,你的脑袋就值两贯钱。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莫大的侮辱,这场子得找回来。
怎么找?夏竦这人有自知之明,打仗的事尽量别掺和,交给范仲淹和韩琦好了。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宋夏两军在好水川再度爆发大战,结果宋军再次惨败。
李元昊在好水川埋葬了上万宋军后从容撤退。大军路过边界的一处寺庙,他的狗头军师张元趾高气扬的外寺庙墙壁上题诗一首。
一首诗,将夏竦这位大宋神将成为千秋笑柄。
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派遣五路大军,发起浩浩荡荡的灭夏之战,战争初期宋军进展顺利。
最终虽然没有达到灭夏初衷,战果一般,但好歹也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
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再接再厉,派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就是那个大科学家沈括)、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再度率兵带兵攻夏,准备巩固新得的横山地区,伺机一举灭夏。
当!当!当!当!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又一代神将徐禧徐大神登场!
徐禧没什么名气,他有个小舅子倒是挺有名的,叫黄庭坚,不过,他不需要沾小舅子光,他本人非常有才,少有大志,气度不凡。
但这哥们比较虎,不走寻常路,看不起那些玩科举的,他根本就不去参加科举,当其他人都在钻研科考时,他走遍大江南北,边塞绝域,积累了一脑子新奇古怪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让宋神宗大为倾倒,高度赞扬道,“朕阅人多矣,未见如卿者。”最终他被宋神宗破格提拔。
这家伙也很猛,曾担任知谏院老大,是言官领袖之一,逮着王安石就是一顿喷。
这个时候他就以给事中的身份到前线领军,这位徐大神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当过一天兵,但他总感觉自己亦有成为不世出名将的潜质,因为他是个资深军事发烧友。
别看徐禧没有什么具体职位,可他代表的是宋神宗,他在军中的权力不比主帅沈括小多少,至于种谔这种武将更是给他提鞋都不够格。
不久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当时宋军的传统是——乌龟地堡流,占一地修一城,一步一步蚕食西夏。
徐禧觉得不对,这方法费时费力,还不讨好,他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攻其全面不如一点,在广阔的两国边境上找到最敏感的那一点,全力以赴盖出一座坚城,在那里设重兵把守,它可以成为进攻西夏的桥头堡。
这个地方在哪?徐禧力排众议,以独特的眼光指出要在永乐川修筑永乐城。
很快,永乐城拔地而起。
不久,种谔从京城述职完毕,返回前线,他一马上知道坏事了。
永乐城位处宋夏边境敏感处,虽然地势险要,但太小了,不好守。
最要命的是永乐城缺水,根本不能承担据点作用,一旦宋军以永乐城为据点,很有可能使得前功尽弃。
他马上劝徐禧,别在永乐城守了,这地守不住,否则大家都得玩完。
徐禧一听这个,怒了,骂种谔道:“君独不畏死乎?敢误成事。”
种谔有点蒙,再次劝他:
咦,两人商量怎么喊打喊杀的?因为徐禧其实相当于监军,他真的可以弄死不听话的种谔。
徐禧想了想,决定留下种谔一条贱命,但他也向朝廷打了个小报告,说种谔嚣张跋扈。
在宋朝,文官和武将一打官司,武将铁定输。这次也不例外,种谔被一脚赶出前线,回军驻守延州。
种谔是军中第一名将,好嘛,他都被赶走了,鄜延军换成了徐禧的队伍,这仗就得看徐禧发挥了。
很快,西夏派三十万大军,屯集泾原北,想要拔掉永乐城。
开始徐禧还不信,这党项人还敢来找我麻烦?
他对身边人说:“彼若大来,是吾立功取富贵之秋也。”
大家伙别怕,党项人不来还好,一来就是给我们送军功,送富贵。
如此自信,果然很徐禧。
很快,军报又传来了,西夏人真的奔赴永乐城了。
此时永乐城里只有不到五千兵力,外加十多万的民夫,鄜延军的主力都跟着徐禧、沈括回到了后方的米脂城。
永乐城完全扛不住西夏的进攻,只能赶紧向后方求援。
接到求援信,徐禧马上就要率军救援。
这个时候大将高永亨反对道:永乐城太小了,而且没有水源,根本守不住。
他的意见和种谔完全一样,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高永亨其实很厉害有个哥哥叫,在鄜延军一众武将中,高永亨和哥哥高永能地位、威望和才能仅次于种谔和曲珍。
这样的大将提出的正确意见正常人都会听,但是徐禧的反应是,这厮在扰乱军心,拖下去斩了。
好在大家伙求情,高永亨没有当场被杀,而是被关进了大牢。
这就是宋朝武将的悲哀,无论宋朝武将多么厉害,无论他们的意见多么正确,无论他们的战功多么显赫,文官可以轻而易举的致他们于死地。
高永亨一被拿下,然后没有然后了,所有人都看到了永乐城的问题,但所有人都不敢反对了。
种谔反对被一脚踢开,高永亨反对险些人头不保,名义上的主帅沈括一直默不作声,其他人还有谁给自己找不痛快?
很快,徐禧带着援兵到了永乐城,兵力多少?3万多,而对面西夏人是30万,几乎是1:10的比例。
但徐神将无所畏惧,他来永乐城就是捞人头,取富贵。
当时驻守永乐城的大将曲珍劝他别进城,你老人家就去后面指挥得了。
曲珍估计更想说,您就别来添乱了。
徐禧笑了——“曲侯老将,何其胆小也。”
曲珍就是个胆小鬼,神死在生命领军,怎么能呆在后面呢?
徐禧毅然决然的进城,进城之后他马上秀了把操作。
儿郎们,以前的奖赏方法不对,以各人砍的敌军首级*,这样很不好,很影响团结,大家往往为了抢死人脑袋,而不能专心杀敌,现在我宣布,军功平等,砍多砍少都一样。
命令一出,全军晕倒,大锅饭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扯淡的*,尤其是在军中。徐神将这会还玩这个,脑子真是秀逗了。
不过这会没人敢多少什么,因为西夏人来了。
不久,西夏人放弃了试探,率军进攻永乐城。
高永能很快就发现一个战机,西夏人还没有列阵。
高永能马上请求趁西夏人立足未稳,没有布阵,赶紧出击。
这个时候徐神将秀了他整个军事生涯中最秀的一次操作。
徐禧痛喝道:“尔何知,王师不鼓不成列。”
这话的意思是,我大宋是王师,两军交战,要讲武德,敌人没列阵不能进攻。
嗯嗯,上一个说“不鼓不成列”的是1700年前的宋襄公,当年泓水之战,宋襄公也是这么头铁,然后被楚军揍了满头包(详情请看食堂拙作《当仁义霸主遇上不修武德,于是耗子尾汁》)。
这次呢?这次也没有奇迹了。
之后徐大神再秀了几次操作,比如步兵必须得等骑兵冲锋三次才能上阵(徐禧必须的意思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这么做);比如拒绝曲珍建议绕到无定河边,攻敌必救;比如最后时刻拒绝突围,保留鄜延军精锐。
不过这些操作与“王师不鼓不成列”相比没那么秀,食堂就不多说了。
最后,永乐城失陷,宋军全军覆没,3万多百战精锐的鄜延军将士,十多万无辜的宋朝民夫,全都死在了永乐城里,杀死他们的是西夏人,更是徐禧徐大神。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国大军南下攻宋,不久兵临城下,围住了大宋首都开封城。第一次,宋军打退了金兵进攻。
这年秋天,金兵再次南下,又把开封城围了起来。
当时宋朝命人各率三万精兵镇守开封四面八方的外城,负责守卫南城的是南壁提举官李擢。
这哥们姓李,李清照的李,据说是李清照的亲戚,曾担任中书舍人、礼部尚书。
他从来没有指挥过一次战争,也不知道宋朝为什么在面临亡国之危的紧要关头对他委以重任。
可能是因为他出色的心理素质吧。《孙子兵法》有云:“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
李擢就是这么一人,相当的平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具备一个大将该有的心理素质。
且看他是如何秀操作的。
李大将接受宋钦宗光荣使命后,开始负责镇守南门了。正好当时金军攻打东门失利,奔着南门来了,就冲着李大将来的。
李大将开始秀操作了,他每天在城楼上睡觉打坐,在成楼上招待朋友,烹烹茶,喝喝酒,聊聊天,弹弹琴,没有一天不是醉醺醺的。
嗯嗯,他的操作就是啥也不干。
手下将领提醒他要严加防范,他不管,继续喝酒,致使宋军完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金军在填护城河,他还是不管,继续弹琴,没几天金军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填平护城河;
金军制造攻城武器,手下人建议制造火器进攻毁掉敌人攻城器具,他不管,他继续睡觉打坐,很快金军就要开始攻城。
很好,很强大,最秀的操作其实就是没什么操作。
然后没有然后了,开封城很快被金军攻下,北宋灭亡。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决心集结重兵先攻取陕西地区,企图先攻陕西,尔后入川东下,迂回灭亡南宋。
宋高宗赶紧派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率十八万大军,大举*,准备先分兵攻取同州、麟州、延州(今陕西大荔、富县、延安),然后与金军决战。
不久,宋军收复麟州、延州,初战告捷,张浚觉得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
原来女真人不过如此。
这时,金朝闻宋军*,急命完颜宗弼率精骑2万由洛阳驰援陕西;命完颜娄室率军数万由河东进至绥德军(今陕西绥德),阻遏宋军东进。
九月,五路宋军进抵富平地区,大战一触即发,此战若胜,宋军将收复大片失地,陕西指日可下,长安不日光复,重新恢复北宋疆土,也不是不能想。
等宋军部署完毕后,诸将建议应乘完颜娄室军尚未赶到,金军未能合兵之机,各个击破,先行攻击宗弼军。
但张浚自恃兵众势雄,稳操胜券,执意致书金军约日会战。
沃特,这是什么操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才是常规操作啊。
想不到张浚这饱读经书的家伙,居然没有吸取宋襄公和徐禧的经验,也秀操作,讲武德。
可惜这注定将成为一个笑话。
金军接到战书后,故意示弱骄敌,不作答复,以拖延时间。
更搞的是,张浚竟然完全没有任何动静,金军不回信,他就不开打,大好的战机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不久,完颜娄室率军驰抵达前线,他亲自登山观察宋军阵势,发现宋军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却壁垒不固,破绽很多,极易攻破。
但为了继续执行骄兵之计,到了约定日期,金军仍旧坚壁不出。
这下,张浚更得劲了,他误为金军怯战,更加骄傲轻敌。
在他看来,只要金军肯出来作战,他就赢定了。
怎么才能让金军出来呢?三国时期诸葛亮怎么*司马懿出战?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骂他是个胆小如鼠的娘们呗。
这一刻,张浚张大帅,诸葛复生,也来了这么一遭,侮辱、*迫完颜娄室。
小样儿,跟我玩这套呢,完颜娄室根本不为所动,没有中激将法。
张浚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又来秀操作,通过全军,全军有能生擒娄室者,授节度使并赏银、绢各以万计。
这一刻,张大帅是夏竦附身。
玩这套?完颜娄室微微一笑,如法炮制当年李元昊的做法,针锋相对,张榜告其部下有能活捉张浚者,奖驴一头,布一匹。
这就尴尬了哈,张大帅闹了个没趣。
九月二十四日,金军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两军正式开战。一战下来,宋军输得那叫一个惨,张大帅什么复生都没用了,赶紧跑路了吧。
最终,托张大帅的福,宋军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输得干干净净。
很多时候,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尤其这猪队友还是大领导。
宋军就是这些猪队友太多了,本事没见得多厉害,偏偏爱讲武德,爱秀操作,最头疼的是,这些人往往掌握军中大权,因为夏竦、徐禧、李擢、张浚四人有个共同的身份,他们是文官。
有这些人指挥军队作战,宋军想要赢,真是千难万难。
现在问题来了,是谁让这些沙场菜鸟掌握军中大权的呢?
答案是宋朝的皇帝。
最后说一句,永乐城之战,老将高永能本可逃生,他的孙子高昌裔在危急关头牵马过来,告诉他有条小路能逃出生天。
不败名将高永能决心就和这些好儿郎们埋骨此地,说完,他壮烈殉国。
高永能七十岁了,和西夏打了五十多年,未尝一败,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劳,却始终没有独当一面,独领一军的机会。
反观徐禧,从来没有领兵经验,只因为他是文官,初上沙场,却掌握军中大权,可以像捏死蚂蚁一样捏死这些功勋卓著的武将。
这是怎样的荒唐?这是怎样的无奈?
高永能这样的武将无负于大宋,大宋又是否有愧于高永能?
一将*,累死三军,一个徐禧害死了多少百战精锐?
受国大恩,恨无以报!
宋朝的皇帝们,宋朝的文官们,你们可曾看到武将的热忱,可曾听到他们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