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4 11: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1:00
(过江后)东晋朝刚建立,便任命王导为 丞相的军事参谋官。
当时桓彝也是刚过江 来,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 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 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 怎么办才好呢?”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 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 管仲’,不再忧虑了。”刘琨外甥温峤亦是 如此。
有一次诸名士在新亭上聚会,周顗 叹气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在座的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
唯独王导放 下脸来说“大家要戮力同心辅佐王室,重 新收回神州山河,何至于在这里做楚囚状 态哭哭啼啼的”,众人收了眼泪,羞愧地 谢他的提醒。
8、A (取通“娶”)
9、C (A且都是将要,B乃都是才,D于都是在,只有C以分别是把和来)
10、B (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在原文并没有体现)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 *** 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 *** 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老,朔且死时 ② 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 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枭(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当地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刘向《说苑·谈丛》
原文: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
常同(1090—1150)宋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
常安民子。政和进士。
宋高宗南渡,召为大宗正丞。绍兴三年(1133)除殿侍御史。
论张浚在陕西丧师失地之罪;又因金使入见,言:“先振国威,则的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四年,除中书舍人、史馆修撰,重修神宗、哲宗实录。
累官礼部侍郎、御史中丞。七年,以显漠阁直学士知湖州,与秦桧不睦,请祠。
退居海盐十余年卒。著有《虚闲集》、《乌台日记》等,今佚。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谏江公望,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自元丰新法之行,始分党与,邪正相攻五十年。章惇唱于绍圣之初,蔡京和于崇宁之后,元祐臣僚,窜逐贬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虏之祸。
今国步艰难,而分朋缔交、背公死党者,固自若也。恩归私门,不知朝廷之尊;重报私怨,宁复公议之顾。
臣以为欲破朋党,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则公道开而奸邪息矣。”上曰:“朋党亦难破。”
同对:“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上曰:“君子小人皆有党。”
同又对曰:“君子之党,协心济国;小人之党,挟私害公。为党则同,而所以为党则异。
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谗谤,窜殛流死,而后祸乱成。今在朝之士,犹谓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孙不可用。”
上曰:“闻有此论。”同对以:“祸乱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
今可谓是非定矣,尚犹如此,盖今日士大夫犹宗京、黼等倾邪不正之论。朋党如此,公论何自而出?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参错相制。汉有南北军,周勃用南军入北军以安刘氏,唐李晟亦用神策军以复京师,是其效也。
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陛下且无心腹禁旅,可备缓急,顷者苗、刘之变,亦可鉴矣。”
除殿中侍御史。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骄狠尚气,无所忌惮,一旦有急,其能相为唇齿乎?望分是非,正国典。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纵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张九龄所谓不以赏功者也。”颐浩罢相。
论知枢密院宣抚川陕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寿等入见,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上因语及武备曰:“今养兵已二十万。”
同奏:“未闻二十万兵而畏人者也。”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敌虽议和,而两界人往来未尝有禁,伪齐尚能置归受馆,立赏以招吾民,今乃却泽,人心自此离矣。
况宗诚起土豪,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今因受泽而械之,以沮士气,非策也。”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先是,同尝上疏论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积恶造谤,痛加诬诋,是非颠倒,循致乱危。
在绍圣时,则章惇取王安石《日录》私书改修《神宗实录》;在崇宁后,则蔡京尽焚毁《时政记》、《日历》,以私意修定《哲宗实录》。其间所载,悉出一时奸人之论,不可信于后世。
恭惟宣仁保佑之德,岂容异辞,而蔡确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厚诬圣后,收恩私门。陛下即位之初,尝下诏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国史院摭实刊修,又复悠悠。
望精择史官,先修《哲宗实录》,候书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证修定,庶毁誉是非皆得其实。”上深嘉纳。
至是,命同修撰,且谕之曰:“是除以卿家世传闻多得事实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尝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为宫中有不得志于宣仁者,因生诬谤。
欲辨白其事,须重修《实录》,具以保立劳效,昭示来世,此朕选卿意也。”同乞以所得圣语宣付史馆,仍记于《实录》卷末。
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后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
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辞,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秋,以礼部侍郎召还。
未数日,除御史中丞。车驾自建康回临安,同奏:“旋跸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
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乃遣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
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上为减数千缗。
又言:“吴玠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赵开、李。
好好先生
发音:hǎo hǎo xiān shēng
解释: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①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扞徽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此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后称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为“好好先生”。
② 指善良的人,好人。
相关故事:
后汉时候的司马徽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坏处,他跟人说话时,不论是美的还是丑的、好的还是坏的,他都说好。别人问他“身体好吗?”,他就回答“好”。曾经有个人告诉他,自己的孩子死了,司马徽回答说:“非常好。”结果他妻子就责备他说:“别人因为你品德好,才告诉你这件事,为什么你听到人家的孩子死了,你也说好呢?”司马徽接着说:“你说的这些话也非常好!”今天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文言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美丑都说“好”。有人问司马徽:“身体好吗?”他回答说:“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的死讯,他回答说:“很好。”
他太太责备他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才把儿子的死讯相告,哪有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而说很好呢?”司马徽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以钱覆其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4、《卖油翁》的作者是 朝的 。(2分)
5、解释加点字词 (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②但微颔之( )
6、翻译句子 (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7、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8、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钱覆其 徐以勺酌油沥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13、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参*:
1、①斜着眼看。 ②盖。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4、宋 欧阳修
5、放 点头
6、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7、熟能生巧
8、B
9、C
10、陈康肃是一个骄傲自大,但又知错就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11、翻译(略)
1、病床前的各种身份的人都站在一个英雄的身份猜测,这位“英雄”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文中“要知道,那将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看出悬念是“英雄”冒着生命危险,保住了数额惊人的现金,清醒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呢?会怎样的大公无私,令人感动? 2、“毫无疑问,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歹徒抓到了吗?’”上级那位领导心里这样想。 “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歹徒抓到了吗?’”那位单位负责人同上级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
“她一定会说:‘谢谢首长对我的关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晚报》的那位记者这样想。
所有人都认为英雄应该大公无私,把自己的一切看得渺小,把国家的利益看得很重大。认为英雄就肯定、甚至必须是这样的人。
3、我觉得英雄也普通人,他们有权利为自己的一切考虑。她做了好事,我们应该感激他,尊敬她。
但是并不证明,她必须要站在无私的立场,为别人服务。她只是个普通人,朴素的言语,平凡的想法,心里装着国家,可是也很在乎自己的生活。
她是一个单纯普通的英雄。英雄不是必须讲雄壮的振聋发聩的话才是英雄。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
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筴,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
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魏其不听。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
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魏其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独厚遇灌将军。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2)意思是说: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
言下之意: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蔡磷,字勉旃,是吴县的人。非常重视承诺和责任,重视情义。有一个朋友借给他千金,没有立字据。那人死后,蔡磷唤来他的儿子,要换钱。他的儿子非常惊愕不接受,说:“没有这件事啊!哪里有借了千金而不立字据的呢?况且父亲没有对我说过。”蔡磷笑着说:“字据在心中,不用纸写。你父亲了解我,说以没有对你说。”最后用车子将钱运回还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