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03: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07:42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第四段:苏子阐述观点,劝慰客人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更酌:重新斟酒再喝。 核:果品 相与:互相 枕藉:枕着垫着 乎:于,在 既:已经 这时的喜与第一段的乐有何不同? 此时的“喜”已经不是开头单纯的山水之乐,而是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历经苦难和折磨后的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同一片天地,主客情感却是一乐一悲,似乎不太合拍,你如何理解主客情感的不同?推测一下客是何人?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在《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