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0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9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附周敦颐简介,帮助理解、、、、、、、、、、、、
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周敦颐,字茂淑。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颐、程灏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颐、程濒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
这里有翻译好的宋史,你可以看看滴、、、、、、、、、、、、
希望有所帮助/lishi2005/songshi/
参考资料:/lishi2005/songshi/
1、[relate]:关联
他与这笔买卖有牵连。
康濯《春种秋收·牲畜专家》:“我不知道刘春堂跟牲口市上的买卖有什么牵连。”
《淮南子·要略》:“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
《朱子语类》卷七五:“参伍是相牵连之意。”
2、[connect;tie]:连接;联系
南北的居民保持着一线牵连。
明·唐顺之《叙广右战功》:“公兵与百户兵牵连行至城,城中人讙,始知柳州兵之能战贼也。”
艾青《双尖山》诗:“使南北的居民保持了一线牵连。”
3、[implicate;involve]:株连;连累
清· 方苞《狱中杂记》: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宋·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自仲淹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出,语及仲淹者,皆指为党人。”
清·昭梿《啸亭续录·牧庵相国》:“后因闽中事牵连,谪戍西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若与此辈理论,可以被牵连到白费唇舌,一事无成。”
4、[worry;miss]:留连;牵挂
《红楼梦》第五回:奴去也,莫牵连
唐· 韩愈《刘统军碑》:“既葬,将反柩于京师,舍于墓次,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
5、[delay]:拖延
唐杜牧《雪中书怀》诗:“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6、犹联袂。
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子善书画,而无门可投;吾多交游,而无物为贽,盍牵连南行,彼此各有所济。”
7、犹缠绵。
元·朱孟翁 《春日田园杂兴》诗:“牧儿懒散骑牛过,游子牵连信马行。”
狄仁杰,死后被追赠为梁国公.后人又称其为“狄梁公”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许[xǔ]
①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
②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
③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镜中衰鬃已先斑。”
④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
⑤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⑥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
⑦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
鲁人曹沬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原文: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译文:
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想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的到吗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文言文《陈万年教子》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
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
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
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
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
州刺史,奉使称意,征为谏大夫。复出为楚内史,北海、东郡太守。坐为京兆尹
王章所荐,章诛,咸免官。起家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
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
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死,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
家不得收。其治放严延年,其廉不知。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
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公移敕书曰:“即各欲求
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强执报,令行禁止,然亦
以此见废。
译文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陈咸十八岁的时候,因为陈万年出任为郎。陈咸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陈咸叫到床边,教育他。讲到半夜时,陈咸打瞌睡(古文中的睡,是瞌睡之义,与今义有别),头碰到了屏风,发出声音,被陈万年知道了。陈万年于是大怒,要打陈咸,说:“你爸爸我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反倒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叩头*,说“实在是因为您所讲的我都知道了啊。总的来说,不就是教我如果逢迎拍马吗?”陈万年这才不再说话。
陈万年死后,元帝提拔陈咸,让他做御史中丞,负责各州郡的奏事,给各州刺史加以考评、评定等级,在*,则在殿中执法,公卿以下级别的*都很怕陈咸。当时,中书令石显得到任用,并且专权,陈咸多次指出石显的过失,石显一伙人就很忌恨陈咸。这时恰好槐里令朱云因为残杀无辜的人,被*举奏,案子还没有最终处理结果。陈咸一向与朱云关系比较好,所以朱云就从陈咸那里打听案子的进程,陈咸就指点朱云,让他上书给皇帝,为自己辩白。这事被石显知道了,就上报皇帝,说陈咸泄漏案子进程,陈咸因此被关进牢狱,受到拷打,陈咸被免去死罪,但剃去头发(古代的一种刑罚),发配到边地,因此被废了。
成帝刚刚登基时,大将军王凤因为陈咸曾经指斥石显,很忠心正直,奏明皇帝,让陈咸做了长史的官。后来又调任冀州刺史,在任上做得很让朝廷满意,因此又升任谏大夫。再次外调,历任楚国内史(楚是一个王国,相当于诸侯国。内史,掌其国政),北海、东郡的太守。后来因为他是由京兆尹王章所荐的,王章被杀后,陈咸受到牵连,被免官。后来陈咸又再次当官,做了南阳太守。在任期间,一贯以重刑甚至死刑来树立威严,豪 *** 猾的官吏或名门望族的人犯了法,就按照规定把他们送到郡府里去,按照罪行的程度,规定相应的劳动量,让他们劳动,用地臼木杵来劳作。有时舂(米)的量不够,有人就给服刑人去掉一些刑具,以便劳作,陈咸发现了,就会加以刑罚。因为陈咸的这一套太严苛了,很多人不能忍受,便上吊自杀,这样自杀的人,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时间久了,尸体腐烂生虫,也不让家人将尸体取回收葬。陈咸的治理,比严延年要宽松一些,但不如严延年廉洁。陈咸每到一处(任职),就征收所属的县的食物自己享用,吃得很讲究。然后对待属下,就命令他们要廉洁,不能违法。陈咸公然改动上级文书,说:“如果官吏们都满足自己的*的话,这样一来,一个郡不就是有一百个太守了吗?怎么能这样呢?”属下的小吏都害怕陈咸,地方上的豪强也很害怕他。陈咸在郡中做到了命令发出,就能得到贯彻,禁令一出,就没有人违反。然而陈咸也正因此而被废。
[原文]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