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0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4
原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户杞把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贽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官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受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错。
中书政事堂记
【唐】李华
【原文】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元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记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王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雠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事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不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于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之前,有兵有刑,有挺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故伊尹放太甲之不嗣,周公逐管、蔡之不义,霍光废昌邑之乱,梁公正庐陵之位。
自君弱臣强之后,宰相主生杀之柄,天子掩九重之耳,燮理化为权衡,论思变成机务,倾身祸败,不可胜数。列国有传,青史有名,可以为终身之诫。无罪记云。
【注释】
1、政事堂: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
2、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已:同“以”。
3、门下省:官署名。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纠正朝政得失。
4、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长孙,复姓。起复:长孙无忌,曾为尚书右仆射,后解除仆射之职,进升为司空,所以说“起复”。授:拜官。司空:官名。唐朝时,设太尉、司徙、司空各一人,称为“三公”。
5、房玄龄:字乔,官拜尚书左仆射(仆射,官名)。
6、魏徵:字玄成,唐初*家,官至光禄大夫,后为太子太师(辅导太子的官)。
【译文】
所谓的政事堂,从唐高宗武德年间以来,常常在门下省议订国家大事,(所以)就把议订国家大事的地方称为政事堂。所以长孙无忌被起用授任司空,房玄龄被起用授任左仆射,魏征授任太子太师,都主持门下省的事务。到了唐高宗光宅元年,裴炎从侍中职授任中书令,执掌宰相大权,于是把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
有记载说:政事堂是防止君主违背天道,逆反地道,败坏治国之道,或对老百姓无道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以上的做法)都可以在政事堂上进行议论谏止。臣子不能对君主违背礼制,若有违背仁义,贪渎财货,滥用刑罚;改变一方天命,王者法度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免掉他们(的官职)。战争不可以擅自发动,权力不可以擅自授与,财货不可以擅自积蓄,君王的恩泽不可以擅自夺取,君王的大恩不可以擅自离间,个人的仇怨不可以擅自报复,公爵不可以擅自私授,(若有此类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做错事不可以把轻罪判重罪,犯大罪不可以把生刑判为死刑,法制不可以对人有害,取财不可以擅自加赋于民,恩情不可以施与宠幸之臣,祸乱不可以从萌芽不断滋生发展;法不乱赏,爵不乱封,听到有灾荒不救济,见到饥馑不矜育;蛊惑君王为非自以为贤,违背大道改变古制,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
所以说朝堂之上、祖祭之前,有兵器有刑法,有木棒(之刑)有刀斩(之刑),有斧钺(之刑),有鸩毒(之刑),有灭族(之刑),有破家(之刑)。登上这座政事堂(主持事务)的人,可以施行这些刑罚。所以伊尹因为太甲不传嗣而流放了他,周公因为管、蔡不义而驱逐了他,霍光因为昌邑王作乱而废掉了他,梁公纠正了庐陵王的爵位。
自从君王势弱臣子强势之后,宰相掌握生杀大权,天子掩住了(自己)最尊贵的耳朵(不问政事),调理之道转化为权衡利弊,论思变成机务,自己在祸乱中身亡,(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列国都有史传(可查),青史有都有名讳(流传),(这些都)可以成为(做国君者)终身的鉴诫。无罪(之人李华)记述。
【作者介绍】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第二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大别山南麓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
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建中四年,??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
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
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
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
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
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
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
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
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势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
"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谓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
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
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官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
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
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
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误。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势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谓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官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差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