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4 0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1:56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翻译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注释1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2绿芜(lǜwu):长得多而乱的杂草。白居易《东南型一百韵》诗:「孤城覆绿芜」。3台城:旧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晋成帝释改建为建康宫,为东晋和南朝的宫省所在,所谓禁城,亦称台城。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五》:「晋、宋健谓朝廷禁近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4殊乡(shū):异乡、他乡。5秋晚:深秋。6暮雨:傍晚的雨。7鸣蛩(qiong)劝织:蟋蟀的名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响织布机响,又名促织。唐孟郊《杂怨》诗:「暗蛩有虚织。」8「深阁」句:化用韩偓《倚醉》诗:「分明窗下闻裁剪。」这句是说,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9花簟(dian):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十綀(shu)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露萤」句:典出《晋书·车胤转》:「夏日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⑾留滞:搁置;阻塞。⑿长安乱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 唐诗 》卷572)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潇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义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时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拘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⒀篘(chōu):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 唐诗 纪事》卷65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这二字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⒁蟹螯(xie a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声。』」 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⒂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世说新语·任诞》)⒃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晚秋之夜,本已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情绪低落,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起,就词人主观方面进行勾勒。「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无成的叹息,用辞十分精细。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这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於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怀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如果只写自己怀念荆江故旧,则荆江故旧是否怀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而意明,笔法巧妙。
「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此时,词人想到汴京也正当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想像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可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行为,词人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直到醉倒山翁。
「醉倒山翁」中,周邦彦以山简自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3] 这首词中词人将迟暮之悲、羁旅之愁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其可贵处,在于其实这珍惜寸阴之意味。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这首词当是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时周邦彦40岁。
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遭到流放,被调知溧水县。词人滞留金陵时,因为郁郁不得志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诗词作品: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诗词作者:【 宋代 】周邦彦诗词归类:【秋天】、【写景】、【追忆】、【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