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2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1 22:30
⑴韩十四:作者友人,名不详。
觐省:谓探望双亲。⑵老莱衣:此用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
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⑶庭闱(wéi):内舍。
多指父母居住处。因用以称父母。
⑷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转:一作“急”。
⑸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⑹应:一作“还”。
⑺同:一作“堪”。 此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
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
在*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
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
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
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
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
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
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
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
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
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
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
“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
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谢榛《四溟诗话》:凡七言八句,起承转合,亦具四声,歌则扬之抑之,靡不尽妙。
如子美《送韩十四江东省亲》诗云:“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此如平声扬之也。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此如上声抑之也。“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如去声扬之也,“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此如入声抑之也。
安得姑苏邹伦者,尊前一歌,合以金石,和以琴瑟,宛乎清庙之乐,与子按拍赏音,同饮巨觥而不辞也。《李杜二家诗钞评林》:(刘会孟)云:此子美自谓,深悲极怨。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句特出不群,次联多少工致。吴山民曰:首说省觐之因悲,次因韩生出想头。
三、四词婉意切,“应须”“犹恐”字相应“各努力”字,尤着意。郭正域曰:清空一气,如话。
周甸曰:首句见世乱,则父子不相保。五、六言由此之江东以省觐,应“何处访方庭闱”之问。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纪昀:纯以气胜而复极沉郁顿挫,不比莽莽直行。因峡“静”而闻滩声之“转”,因江“寒”而见树影之“稀”,四字上下相生,虚谷却未标出。
许印芳:此评尤当。观前段,可悟炼气之法。
观后段,可悟炼句之法。对结。
何焯《义门读*》:“黄牛峡静滩声转”四句,一路俱有水声、树影。兵戈之后,几于孑遗,正见寻访之难。
……“各”字双收“我”字、“君”字。仇兆鳌《杜诗详注》:朱瀚曰:“滩声”、“树影”二句,在韩是一片归思,在杜是一片离情。
气韵淋漓,满纸犹湿。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悲凉雄浑,谢肤泽而敦骨力,世人稳顺声势,当知大家此等气格。
沈德潜《唐诗别裁》:“滩声”“树影”写离情乡思,神致淋漓(“黄。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归。
译文: 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
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血浓于水
亲上加亲
亲不隔疏
亲则不谢,谢则不亲
亲而弗信,莫如弗亲
相濡以沫
举按齐眉
彩衣娱亲
骨肉至亲
寸草春晖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舐犊情深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万古长青
休戚与共
情深似海
体贴入微
恩重如山
寸草春辉
深情厚谊
骨肉至亲
情同手足
无微不至
亲密无间
手足情深
相濡以沫
举按齐眉
相敬如宾
彩衣娱亲
骨肉至亲
寸草春晖
天伦之乐
舐犊情深、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父母之邦、父爱如山、恩深义重、恩重如山、千恩万谢、谢天谢地 、敬谢不敏、感极涕零、感激不尽、感恩怀德 、恩重泰山、大恩大德【伯俞泣杖】指孝顺父母.【班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慈乌反哺】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慈乌返哺】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定省温凊】定省:古代儿女早晚向父母问安;温凊:冬温夏凊的略语,温是温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顺.【反哺衔食】反哺:乌雏长大后,衔食哺母乌.小乌又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恩情.【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你可以参考一下二十四孝图~。
延娱、愉娱、娱心、娱怿、娱快、游娱、娱盘、娱慰、娱兽、娱侑、娱逸、娱精、娱志、娱肠、娱意、娱佚、娱情、娱戏、娱适、娱游、娱乐、娱优、娱放、娱亲、娱玩、娱酒、娱神、娱老、戏娱、文娱、细娱、相娱、自娱、哀娱、调娱、骋娱、交娱、嘉娱、欢娱、清娱、娱哀、娱娱、娱遣、娱喜、娱谑、娱恣、娱笑、娱悦、娱人、娱谈、嬉娱、熹娱、宴娱、娱嬉、娱灵、娱宾、娱昔、偷娱、恬娱、娱悲、娱侍、娱忧、娱目、乐娱、康娱、极娱、娱观、娱乐场、娱乐会、老莱娱亲、娱妻弄子、娱心悦目、戏彩娱亲、适心娱目、娱心悦耳、聊以自娱、工娱疗法、动心娱目、彩衣娱亲、逍遥自娱、悦目娱心、欢娱嫌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