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18: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9:39
曹参
曹参(?-前190年9月24日),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诸候王中参与多次战争,立功最多,作战勇猛,曾经负伤七处,成为汉军中的主要人物,曾经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诸侯王两名、*十数人,封平阳侯。战功虽高,*仍不及萧何。后因萧何推荐,继任相国,虽然与萧何关系不睦,但仍然依循萧的制度,实施无为而治,天下安定,世称“萧规曹随”。
早年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为典狱长),但已相当出名,萧何为曹参上司(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萧何、樊哙皆为沛县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
西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与吴广发动大泽起义反秦,各地均出现响应者。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沛县人聚集商议应如何面对。沛县县令原本听从萧何、曹参的意见,认为应该从天下大势追随陈胜、吴广,不料却马上反悔,打算将萧、曹二人以反贼之名逮捕献给秦国*。此时,刘邦已纵放囚犯反秦起义,萧、曹二人、沛县父老与刘邦里应外合,将沛县县令杀死,正式宣布沛县加入反秦大旗下。
刘邦在沛县起义反秦后,萧、曹二人有所顾忌,礼让不肯当反抗军首领,乡中父老掷筊认为刘邦最适,因此曹参反担任刘邦的侍从官“中涓”,辅佐刘邦起义。
曹参电视剧照
在反秦之初,曹参即大破秦军。破守军薛郭、胡陵、方与,方与向魏军投降,曹参因战功官封七大夫。曹参再破秦司马枿军,大败砀、狐父、祁善置。之后曹参乘胜追击,与擅长骑兵战术的秦国第一名将章邯对战,大败章邯的战车骑兵。因军功累积,官升五大夫。曹参一路追击章邯,途中不但攻陷陈,并且将章邯驱赶至濮阳。曹参回军南方救援战事陷入困境的汉雍丘军,又杀死秦三川太守李由,虏走秦候一人。。
楚将项梁战死后曹参简介,刘邦和项羽向东撤退,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带领砀郡兵,又封曹参为执帛,号“建成君”,官封为“戚公”。在刘邦向秦朝首都咸阳进军的过程中,曹参又击败秦军的王离、赵贲,攻下武关、峣关,终于进入咸阳,秦朝亡。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曹参被刘邦封为“建成侯”,升为将军。
刘邦进攻三秦时,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攻击曹参驻守的景陵,曹参于是出战,大破章平军。曹参将章邯*至废丘,围城使章邯陷入困境。
曹参后来改任中尉,转战晋关,军至河南修武,度过围津港,击败楚将龙且、项佗。向东进军并攻下彭城。不过在攻击项羽军时,汉军大败,但曹参攻下雍丘城,击败多名将领及其军队。王武、程处、柱天侯等汉将谋反,曹参回军将之击败。
汉高祖二年,曹参官拜假左丞相,屯兵关中。魏王魏豹起初归顺汉王,但之后又反叛,曹参与韩信向东攻魏,生擒魏王豹及其妻子和母亲。事后韩信与曹参受刘邦的命令,先破代国,杀夏说,把赵国的注意力转向赵国北部,刘邦派韩信与张耳在井陉设疑,利用地理优势吸引赵国的主力,刘邦自己亲自率趁虚直取邯郸,当赵国失去邯郸,襄国危急,陈余进退两难,此时韩信与张耳出井陉,攻杀了陈余, 赵将戚将军向西逃跑至邬县,被正在平定魏、代一带的曹参斩杀,赵王歇逃到襄国,刘邦与张耳、韩信南北夹击襄国,攻破襄国会合,杀赵王歇曹参简介,平定赵国。后来汉军又平定了巨鹿、常山郡,招降了燕国,随后曹参跟随刘邦、靳歙、周勃、周緤等人返回敖仓 曹参军功总计:灭二国,得一百二十二个县;诸侯王二人,国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项羽败死,天下抵定,汉王刘邦称帝,即汉高祖。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曹参也归还丞相印。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分封诸侯王时,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而让曹参担任辅佐刘肥的齐国相国,封平阳侯,食邑10630户。
曹参担任齐国相时,齐国本来甚为富庶,有七十个城。曹参希望能妥为管理,想要寻求治理齐国的方法。齐国本是儒家大本营,继承孔子儒学的学者不计其数,曹参寻访各个儒学学者,得到的建议却莫衷一是,使曹参不知追随何人的说法。曹参听闻胶西有一学者盖公,所学为黄老治国之术,曹参重金寻访盖公。盖公认为天下战争后初定,应该使人民清静,不可繁政扰民,社会才能安定。曹参于是为盖公建立别馆,以其为政事顾问,寻访其意见,治理齐国大部分均用黄老之术。齐国上下以“贤相”之评价流传。
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于临终前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继任相国。萧何去世不久,曹参就跟部下说:“我一定会继任相国。”曹参离开齐国时,交代自己的继任者说:“刑场及监狱(狱市)是最重要的地方,不要扰乱这里的制度。”齐相继任者问:“治道不过就是这样?”曹参说:“并非如此。黄老之术的兼容并蓄就体现在刑法的确实执行之上。今天你扰乱了罪刑的审问及执行,那么你要奸人都跑到哪里去呢?这是我要先告诉你的。”
曹参就任汉相国期间,整天饮酒食肉,*上清静无为,继续执行萧何留下的*,不予改变。惠帝觉得非常怪异,问他为何如此,曹参问说:“皇上跟汉高祖相比,谁比较圣明?”皇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比。”曹参又问说:“我跟萧何相比,谁较贤能?”皇帝说:“你似乎及不上萧何。”曹参接着说:“陛下说得很对。况且高祖与萧何安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白、具备了,只要陛下垂拱而治,而让臣等坚守岗位,遵守他们的法度而不违背,不是很对么?”时人歌颂:“萧何为法,顜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史称“萧规曹随”。
据《前汉书》记载,秦朝时曹参与萧何于沛县为挚友,但汉朝得天下,萧何担任相国时,两人反生嫌隙。不过曹参为汉相国时,却对萧何担任相国时之制度一无变更。现今中文使用中,世人所熟知的“萧规曹随”有率由旧章、依样葫芦、一成不变、沿袭旧规等等意涵,然而曹参为汉相国时,却不是此成语所指称之无所事事,反而是选拔贤才、注重吏治,各官吏均选任老成持重之人,若有好名之人,即使其去职。可见“萧规曹随”的传统见解对曹参为汉相国的治术略有误解。曹参担任相国时,对于官吏有小过错,反而为其隐忍不公开,给下属改过之机会。
关于武勇,史记载曰:“身被七十创,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
关于治术,百姓歌颂曰:“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司马迁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