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05: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9:19
原文
曹鼐①中会试乙榜②,不受教职③,愿得繁剧④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⑦,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⑤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⑥不休。”吴先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编辑本段注释
①曹鼐(nài):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县)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②中会试乙榜:会试时列为乙等。 中,当……时。 ③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④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⑤诮:嘲笑 ⑥是:这 ⑦公暇:公务间的闲暇。指休假
编辑本段翻译
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吴生按:成语所说有志气的人必能事业有成,这就是了。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人应当有志气,学习应当坚持不懈。
曹鼐中会试乙榜①,不受教职②,愿得繁剧③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不休。”吴生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①中会试乙榜:会试时列为乙等。
②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③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译文】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不休止。”(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吴生按:成语所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就是了。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她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江革汪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桓荣勤学不倦》
原文: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译文:
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恒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
童年丧父,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母亲曾经呕吐。
他怀疑是中毒所致,便跪下去尝呕吐之物。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对他特别赞赏,经常称赞说:“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
十二岁时,魏广平王提拔他做了开府参军事。齐国的吏部尚书辛术欲召纳他为员外郎.赵郡的王睿要以德行举荐他,李士谦都称自己有病而下去。
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气,准备劝导朝廷将他提升为国子监祭酒,士谦知道了坚决推辞,得以免除,隋文帝夺取天下,李士谦矢志终身不做官。 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义务。
在家乡.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无财力办理的,士谦总是及时赶到,尽力相助。有兄弟俩因财产分配不均,而相互争吵、诉讼,士谦知道后,便拿出自己的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与分得多的相等。
兄弟俩都惭愧不已,于是相互推让,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很有修养的人。有一次,别家的一头牛跑到他家的农田里,士谦将牛牵到阴凉处,并用草料饲养它,照顾之周到胜过了牛的主人。
每当看到有人偷割他的庄稼,就默默走开,有意回避,他家里的仆人曾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知道后。反而安慰小偷说:“你们这样做,都因家里太贫困的缘故,本来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马上叫仆人放了他们。他的一个家仆因喝醉酒后与同乡人董震比力气的大小。
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咽喉,因用力过猛,家仆被掐死了。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胆颤心惊地来向李士谦请罪,士谦却对他说:“你本来就没有杀害他的想法,为什么要请罪呢?不过你要远走他乡,以免被官吏拘捕。”
士谦性情宽厚,都像这样的。 开皇八年,李士谦老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赵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他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死,而让李参军去死啊!”参加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的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田园乡间,就将其一生的言行整理成文书,请求尚书省给李士谦一个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他们于是给李士谦立了一块碑在墓前。
【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翻译】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9:19
原文
曹鼐①中会试乙榜②,不受教职③,愿得繁剧④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⑦,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⑤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⑥不休。”吴先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编辑本段注释
①曹鼐(nài):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县)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②中会试乙榜:会试时列为乙等。 中,当……时。 ③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④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⑤诮:嘲笑 ⑥是:这 ⑦公暇:公务间的闲暇。指休假
编辑本段翻译
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吴生按:成语所说有志气的人必能事业有成,这就是了。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人应当有志气,学习应当坚持不懈。
曹鼐中会试乙榜①,不受教职②,愿得繁剧③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不休。”吴生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①中会试乙榜:会试时列为乙等。
②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③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译文】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不休止。”(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吴生按:成语所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就是了。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她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江革汪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桓荣勤学不倦》
原文: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译文:
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恒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
童年丧父,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母亲曾经呕吐。
他怀疑是中毒所致,便跪下去尝呕吐之物。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对他特别赞赏,经常称赞说:“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
十二岁时,魏广平王提拔他做了开府参军事。齐国的吏部尚书辛术欲召纳他为员外郎.赵郡的王睿要以德行举荐他,李士谦都称自己有病而下去。
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气,准备劝导朝廷将他提升为国子监祭酒,士谦知道了坚决推辞,得以免除,隋文帝夺取天下,李士谦矢志终身不做官。 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义务。
在家乡.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无财力办理的,士谦总是及时赶到,尽力相助。有兄弟俩因财产分配不均,而相互争吵、诉讼,士谦知道后,便拿出自己的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与分得多的相等。
兄弟俩都惭愧不已,于是相互推让,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很有修养的人。有一次,别家的一头牛跑到他家的农田里,士谦将牛牵到阴凉处,并用草料饲养它,照顾之周到胜过了牛的主人。
每当看到有人偷割他的庄稼,就默默走开,有意回避,他家里的仆人曾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知道后。反而安慰小偷说:“你们这样做,都因家里太贫困的缘故,本来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马上叫仆人放了他们。他的一个家仆因喝醉酒后与同乡人董震比力气的大小。
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咽喉,因用力过猛,家仆被掐死了。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胆颤心惊地来向李士谦请罪,士谦却对他说:“你本来就没有杀害他的想法,为什么要请罪呢?不过你要远走他乡,以免被官吏拘捕。”
士谦性情宽厚,都像这样的。 开皇八年,李士谦老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赵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他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死,而让李参军去死啊!”参加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的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田园乡间,就将其一生的言行整理成文书,请求尚书省给李士谦一个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他们于是给李士谦立了一块碑在墓前。
【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翻译】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