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10: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5:14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经常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人(都)不会(说道)我了。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修(欧阳修)当初在滁州,号“醉翁”,晚年改为六一居士。
天生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机关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直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酒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经常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审批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不能上他活下来,别的死者都跟我没有怨仇。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判死刑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活,我都记熟了。”
欧阳修听说以后一生都信奉这些话。
兀术大害怕,联合龙虎大王商量,认为诸帅容易处理,唯独飞不可抵挡,想引诱找到岳飞的部队,并力一 战。朝廷内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命令岳飞仔细处理自己保护自己。飞曰:“金人黔驴技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 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冲击敌人的阵地, 命令他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开始,兀术有厉害的军队,皆双层铠甲,用韦索联合在一起,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宋军不能抵挡。这个战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命令步卒用麻绳捆着刀进入阵地,不要仰视,只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倒地,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于是获得胜利。兀术大哭曰:“自海上起兵,都用这个方法取胜,今停止矣!”兀术增加兵力来,部将*用五十骑侦察敌,遇之,奋斩其将。飞当时出来视察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 果然来了,王贵的手下将领游奕、岳云的手下将领背嵬战斗在城西。云用骑兵八百向前挺进决战,步兵张开左右两翼跟着骑兵, 杀死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自己逃跑了。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
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
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
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
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
考取进士后,做过海南知县、分宁知县,睦州通判。台州发大水毁坏了城池,很多人淹死了,思永就去台州治水。
把死者全部埋葬,还写文章祭奠。老百姓因为贫穷不能修房子的,替他们伐木帮助他们,几个月之后,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筑的城墙比以前高了,而且坚固。
升为侍御史后,议论朝廷降授官赏的弊端,认为乱(不正当的)封赏不是盛世应该有的现象。宋仁宗很赞赏。
仁宗在明堂祭祀的前一天,有文武百官都要进官升职的传言,思永上奏说不应该没有节制地给予恩赏,以使侥幸的人得利。思永带领同僚劝说,有人说:“等命令一出,也不晚啊。”
思永说:“在事情之前劝阻,只是得罪你,命令一旦发布,就不可劝止了。”于是一个人上奏疏:“陛下广泛布施不当的恩泽,难道是为了天下孤乏憨催窖诎忌挫媳旦颅寒之士吗。
这不是社稷的福份啊。”仁宗发怒了,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他求情,于是因为泛恩这件事转司封为员外郎,而解除了侍御史的职务,后来又做湖北转运使。
加封直史馆,担任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挪用官府钱财,在牢狱服刑已经三年了,进出自如。
思永管理府事刚一日,就把案件处理好了。老百姓拿着“褚券”(纸币)买东西,藏在衣带里,小偷在手上带着刀,直接割断拿走,少有失手的。
思永抓住一个人审问,全部处理了小偷团伙并在脸上作了标记。中使每年要到峨眉山祭祀,总是在成都停留搜刮真奇古玩,价值几百万元,都来自民间。
思永克扣其中的1/3,中使不高兴就离开了,却不能有什么办法中伤他。不久担任户部副使,*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赢州知州。
北方的习俗以桑麻作为产业,百姓们害怕征收赋税而不敢种植,一天天更加贫困。思永到任后,才上奏改变了征收桑麻税的做法。
不久,又调任江宁知府。神宗接位后,御史蒋之奇搜集欧阳修的私事(其实是中伤欧阳修),拉思永帮忙。
思永认为家庭私事,不应该让外人知道。但他(欧阳修)为首写过《濮议》(内容是坚持要英宗尊其生父为皇),违背典礼而犯了众怒,不应该再官府任职。
皇上问这句话从哪里来的,思永不肯定说。而全面陈述大臣结党营私的情况。
后来因为这件事降职被调任黄州知府。熙宁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5:14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经常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人(都)不会(说道)我了。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修(欧阳修)当初在滁州,号“醉翁”,晚年改为六一居士。
天生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机关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直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酒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经常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审批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不能上他活下来,别的死者都跟我没有怨仇。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判死刑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活,我都记熟了。”
欧阳修听说以后一生都信奉这些话。
兀术大害怕,联合龙虎大王商量,认为诸帅容易处理,唯独飞不可抵挡,想引诱找到岳飞的部队,并力一 战。朝廷内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命令岳飞仔细处理自己保护自己。飞曰:“金人黔驴技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 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冲击敌人的阵地, 命令他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开始,兀术有厉害的军队,皆双层铠甲,用韦索联合在一起,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宋军不能抵挡。这个战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命令步卒用麻绳捆着刀进入阵地,不要仰视,只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倒地,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于是获得胜利。兀术大哭曰:“自海上起兵,都用这个方法取胜,今停止矣!”兀术增加兵力来,部将*用五十骑侦察敌,遇之,奋斩其将。飞当时出来视察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 果然来了,王贵的手下将领游奕、岳云的手下将领背嵬战斗在城西。云用骑兵八百向前挺进决战,步兵张开左右两翼跟着骑兵, 杀死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自己逃跑了。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
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
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
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
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
考取进士后,做过海南知县、分宁知县,睦州通判。台州发大水毁坏了城池,很多人淹死了,思永就去台州治水。
把死者全部埋葬,还写文章祭奠。老百姓因为贫穷不能修房子的,替他们伐木帮助他们,几个月之后,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筑的城墙比以前高了,而且坚固。
升为侍御史后,议论朝廷降授官赏的弊端,认为乱(不正当的)封赏不是盛世应该有的现象。宋仁宗很赞赏。
仁宗在明堂祭祀的前一天,有文武百官都要进官升职的传言,思永上奏说不应该没有节制地给予恩赏,以使侥幸的人得利。思永带领同僚劝说,有人说:“等命令一出,也不晚啊。”
思永说:“在事情之前劝阻,只是得罪你,命令一旦发布,就不可劝止了。”于是一个人上奏疏:“陛下广泛布施不当的恩泽,难道是为了天下孤乏憨催窖诎忌挫媳旦颅寒之士吗。
这不是社稷的福份啊。”仁宗发怒了,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他求情,于是因为泛恩这件事转司封为员外郎,而解除了侍御史的职务,后来又做湖北转运使。
加封直史馆,担任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挪用官府钱财,在牢狱服刑已经三年了,进出自如。
思永管理府事刚一日,就把案件处理好了。老百姓拿着“褚券”(纸币)买东西,藏在衣带里,小偷在手上带着刀,直接割断拿走,少有失手的。
思永抓住一个人审问,全部处理了小偷团伙并在脸上作了标记。中使每年要到峨眉山祭祀,总是在成都停留搜刮真奇古玩,价值几百万元,都来自民间。
思永克扣其中的1/3,中使不高兴就离开了,却不能有什么办法中伤他。不久担任户部副使,*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赢州知州。
北方的习俗以桑麻作为产业,百姓们害怕征收赋税而不敢种植,一天天更加贫困。思永到任后,才上奏改变了征收桑麻税的做法。
不久,又调任江宁知府。神宗接位后,御史蒋之奇搜集欧阳修的私事(其实是中伤欧阳修),拉思永帮忙。
思永认为家庭私事,不应该让外人知道。但他(欧阳修)为首写过《濮议》(内容是坚持要英宗尊其生父为皇),违背典礼而犯了众怒,不应该再官府任职。
皇上问这句话从哪里来的,思永不肯定说。而全面陈述大臣结党营私的情况。
后来因为这件事降职被调任黄州知府。熙宁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