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作业再看电视的思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01: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31
写完作业再看电视问题的思考
当孩子长期被父母*迫着这样做后,必然会产生两个心理反应:
1、孩子会越来越讨厌学习,相反会越来越喜欢看电视。
因为写作业成了“完成A才能获得B”的条件,这句话就是在向他们暗示:写作业是不好的,所以用奖励看电视来激励你们去写。而相对于“写作业”,“看电视”肯定是好的,不然也不会被作为奖品来奖励。因此,父母常说这种话,就是在不断加深孩子的这种认识,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越来越喜欢电视。
2、孩子的学习动机被外化了
原本完成作业就是孩子本应该的任务,没有什么条件可讲。但是现在孩子成了为看电视、玩手机而写作业,这等于就是把孩子的学习动机外化,使得他们成了为奖励而学习。如果你还不理解,我换种说法“写完作业就奖励5元钱”、“考个第一就奖励1000元”、“做一次家务奖励2元钱”……是不是跟奖励孩子看电视一个道理?当用奖励外化孩子的动机后,哪一天没有了奖励,你觉得孩子还会为之学习吗?
另外,这其实也是无形中鼓励助长孩子做事都可以谈条件的不良行为。这会对培养正确的三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对爷爷奶奶尽孝心,能谈条件吗?万逐步三观孩子懂事明理:自己分内之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不能谈条件的。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代替呢?
首先得了解要求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的原因——担心孩子看完电视后可能写不完作业,不能按点休息,及影响第二天的作息。
那么,假如孩子能够做到“先看电视”也能及时完成作业,是不是父母就没有理由来*了呢?因此,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而是如何保证孩子在确保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完成作业。
也就是说,“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但不是唯一方案。只要孩子能保证及时完成,先看电视未尝不可。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了:孩子说的好听,但是在做的时候却总做不到,到时候又完不成了。
父母的这种思想也有道理,很多孩子也确实有这毛病,一开始说的很好,但是做的时候却不行。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孩子,进而不给孩子一点机会?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在哪里呢?
我们教育孩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从不行到行吗?谁能做到一上来什么都能做到,父母自己能做到吗?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我们开展任何一项新工作,哪个刚开始不是问题一大推,可就算问题再多,也不是叫停的理由。有问题我们积极面对,逐个梳理出来,一个个解决就是了。
当孩子自己独立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旁静静的陪伴。他能做好的时候,我们就放手让他自由发挥。如果他做不到时,不要紧着催促,保持足够的耐心,给足时间让他去开动脑子琢磨招儿,包容他翻来覆去的的尝试,如果他实在束手无策,再平静的帮着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想办法,出主意,但是事情还是交由他来做,他自己去一步步的克服困难。问题点一个一个解决了,事情也就理顺了:
看电视时间太长,就建议缩短电视时间;
看电视没节制,就约定看电视的时间;
写作业时小动作多,就出招提高专注力;
没有时间观念,就买个计时器让孩子自己提醒自己;
……
当然,刚开始时间会有不正常,会有浪费,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折腾几回理顺了就正常了,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孩子的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呀!
如果我们一上来就否定孩子,说“你不行,按我说的做”。孩子尽管遵照命令完成了任务,但这是父母的功劳,孩子从中无法体会到自己逐渐进步的成就感。
就像摆一个积木,一种是孩子自己摆,尽管会失败很多次,但是孩子自己一点一滴改正,最终完成;另一种是父母直接该孩子摆好。这两种方式孩子从哪个里面学到的经验更多的呢?
孩子需要父母信任尊重带来的信任感,自尊感,需要通过努力尝试和挑战带来的成功,给自己成就感,价值感,荣誉感,和对自己事务的掌控感。这些积极的心理感觉是无法替代的,能滋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激励他日益自尊自爱,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也敢于积极主动的应对困难和挑战,这其实就是唤醒孩子做事有热情和动力。
教育的本意不是他律,而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学会自律,自己安排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解决好自己遇到的问题。搞定这些的本事都是在尝试中摔打历练出来的,我们要信任孩子,放手孩子,鼓励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而不能总是越厨代庖。
对于孩子来说,看电视应该跟他们学习、写作业一样,是他自己的事,应该立足于他,以他为主来解决,家长只是帮手,但不是主角,孩子才是主角。家长的使命不仅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休息好,更根本的使命是帮助成长。
因此,成长和帮助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其他出发点个目的都要服从并服务于这个根本,而不能违背。
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然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辅佐孩子成长。而不是直接否定孩子,代替孩子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