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08: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8:13
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了专题演讲,向与会者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王一鸣认为,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这些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速度”已享誉世界,但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中国质量”仍有差距。中观层面主要是指产业的价值链。过去主要是以加工组装为主,现在要提高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这些高价值链区段的比重。宏观层面上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这通常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进行衡量。
王一鸣表示,中国的基本特征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又处在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动期。因此,评判高质量发展不能完全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为参照,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在呈现三个新特征。
一是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短缺经济起步,经过40年的努力,“数量缺口”基本填满,但“质量缺口”依然很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质量追赶”,填补“质量缺口”。
二是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随着传统产业陆续达到市场需求峰值,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基本结束,必须从以“铺摊子”为主转向以“上台阶”为主的发展模式,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三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与高速增长阶段“电力瓶颈”“交通瓶颈”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瓶颈主要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不足,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王一鸣认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多方面条件。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持续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由降转升,扭转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下行态势,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有效途径。
四是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达到2.12%,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跻身世界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大。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资源和要素过度向投资倾斜的*和机制,使得投资率不断提高。但是,过度依靠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造成投资的边际效应和投资效率递减,也会推动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实体经济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供需结构错配。另一方面,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以及金融体系内部失衡,这些结构性矛盾制约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换。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社会生产力水平,既有很先进的生产力,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区域差距有所扩大,主要是南北分化在明显加剧,以及收入分配不平衡等,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机制存在制约。比如,*与市场边界需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而不断调整,财政、金融、土地制度改革要继续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需要加快推进。
五是*管理方式还不适应。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比如,过去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追求规模扩张,在转向高质量阶段后,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这就对创新*管理方式提出紧迫要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十大方面着手
王一鸣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他认为应该从十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确立竞争*基础性地位。要从过去产业扶持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操作转向以竞争*为基础的*框架,因为质量和创新来自于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难以形成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二是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只有严格保护产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无论是劳动力、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还是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都要进一步市场化。要素只有自由流动,才能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质量也才能不断提高。
四是深化科技创新*改革。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知识产权激励。要承认知识等无形投入也是投入,应该拥有投入所形成的成果的产权。今年《*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试验,这将极大解放科研生产力。
五是深化教育*改革。要从传统的知识传输型教育向创新能力培养式教育转型,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
六是提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城市群是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高速通道将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连接起来,促进要素自由快速流动,能够在空间上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七是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战。我国已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期,各类污染物排放陆续达到峰值,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
八是健全风险管理*。我国已进入风险易发的高发期。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加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机制,使得风险管理能力建设能够跑得过风险的积累。
九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重点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落实取消和放宽外资准入*的承诺,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是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方法,形成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