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23:25
春秋以降,学术百家殊方,虽互相辩难,然亦皆是“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战国之季,《荀子》、《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韩非子·显学篇》以及《易传》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趋于总结综合的道路,而儒学渐成主流。汉初,学术传衍未断,“一”于一家的精神相沿不绝。陆贾、贾谊承儒学之要,采获各家,造新汉代“新儒学”。他们的思想本同而末异,各自代表了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而“一致”为以儒为宗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一步。至董仲舒,儒学发展成更为精巧严密的思想体系,始完成此一波的学术整合。陆贾与贾谊的思想,前承周秦之季,后开董子新风,实为汉代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23:26
楼上博闻强识,深表敬佩,然其观点,不敢苟同。殷周时,政界崇尚敬德保民思想。孔丘创儒,宣讲仁孝礼义,意在安定社会,规范人伦。虽有恢复周礼之心,*色彩并不强。董仲舒外儒内法,兼用谶纬的学术违背儒学初衷,是为君主封神设坛。虽巩固大一统,也终结了学术交流,为汉朝裹足不前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