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5
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汉朝儒家董仲舒说的。他所谓的'道"乃是永恒的。他认为天是不变的,道永久不变。这个说法是错的。汉朝人,还主张"天人相与",这是司马迁说的。这个说法是要尊天的。董仲舒还说"天人合一"。日蚀,皇帝要赐相以死。因为,那时候的丞相有责任要燮理好天地阴阳。如若你丞相办不好,就赐你死去。汉成帝的丞相翟方进,就是因为发牛口蚀,以致丧命。汉宣帝的丞相姓丙名吉,不问玟事,只肴天。有一天,他见到牛喘,说着:"春日牛喘.表阴阳不调。"这种肴天、说阴阳凶的事是他的职责。古时丞相,如同者。
在这些之下,有"阴阳五行"说。这一思想在舂秋时就有的;到了战国时代更有发挥,其后还有发展。讲灾异, 说是若是人违背了天意则降灾。这种阴阳五行家,以为天有意志。比如日蚀,古时以为这是了不得的大事情。出现了在汉代以,有"月令",就是天子命令老百姓在每个月之中所要作的农事。如果发生了天变,有了自然异变,这时候群臣要向天子上桊文来劝谏他,而天子也要下罪己诏,古时有-'个上张:定名分。要定出君、臣、民各人的地位。说这些都是天定的,永远不能超过自己被天所定的地位。
所以,汉代大儒家董仲舒等人提倡:
第一条,"定名分"。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孔子就有"定名"之说,说过君君、臣臣的话。战国时又有"名家'',如惠施和公孙龙就是名家的代表。
第二条,"安命运",也就是安天命。儒家主张有天命。墨子非命,他不同意儒家所讲的天命。
第三条,"守常法"。常法,就是自古以来的法, 古代皇帝的法。这些古法都是绝对的,必须完全要守的。
宋代的王安石倡言'变法'',他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遭到当时儒家的反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6
汉初的经书,全由私人传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经学家也愈分愈多。由于不同学者对经书的理解与记忆有所不同,经学也被分为不同流派[86]。宣帝时期,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两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学者都尊崇其师以及学说,世代不替,因此学派的区分,日益严格[86]。
两汉的儒家,虽然尊崇孔子,不过也受到阴阳学家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学说,开始出现宗教的迷信色彩。例如京房易专重卜筮,大小夏候尚书喜论五行之说。武帝时,董仲舒治公羊,著春秋繁露一书,其中也有不少离奇的话,此外他也提出“天人感应”[87],敦促君主施行仁政。成帝时的刘向,治谷梁,也多次以祸福附会其说。总之,这些学者认为天降的祥端或灾祸,全是受到人事的影响,尤其是君王的贤愚勤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86],由于武帝以来,君王的权力已经大为提高,唯一还有所顾忌的便是天灾异变,当时学者常使用这种论调来批评当时朝政[86]。
西汉末年,儒学附会阴阳学说后,天象人事的比附,演变为“谶讳之学”的出现,内容更为奇特[86]。谶纬大都出于当时人之手,而伪托为古人的著作。这种神话思想的风行,使得儒学的人文精神和实践精神遭到败坏[88],也造成王莽篡位的理论基础,光武帝同样因为图谶,最终建立东汉王朝[注 3][86],统一天下后,由于他特别笃信谶纬,在处理政务遇到纷争,犹疑不定时,常常借重谶纬来帮助决策。又在建武中元元年(56年),又曾经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进一步确定了图谶作为法定经的地位。谶纬神学的尊严得到*权力的庇护。造成当时“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因此谶纬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经书。后来曹魏代汉,也造作谶言“代赤者,魏公子”,“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利用民间谶纬迷信,以实现政权的更替[88]。
西汉晚期,刘歆发起研讨古本经籍的运动,他根据汉代陆续发现的古文经书,如春秋左氏传、古文尚书、逸礼等,另立解说,此外他也将毛诗也列为古文,与今文家相抗衡,引起“今古文之争”,他不但提倡研究古文经书,更主张设置上述四经博士,不过为当时今文家所反对,立学官的事,终告失败。不过民间研究古文之风大盛,学者辈,明帝时的贾逵,桓帝时的马融,都以治古文名家,到东汉晚期,古文经学走向发达,今文经学日益衰微。古文学最大的贡献,是把经学从今文家的荒诞迷信的经说,引导考据训诂之途[8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7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大一统仍然需要巩固,特别是思想上,继续着黄老无为的思想,不利于*集权的强化。为此,董仲舒对传统的儒学进行革新:“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来强化君权,得到汉武帝的推崇,自此儒学确立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独尊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7
1.大一统是天下之常经,提倡建设大一统国家。
2.提出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以巩固封建统治
3.提出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