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未来可期——希玛眼科的思考笔记(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6 04: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7:43
本文通过公司业务梳理、财报解读及未来展望三大部分,结合六家上市眼科医院对比分析,对希玛眼科进行解析和思考,力图对公司有全面的理解。欢迎理性讨论,如有谬误之处,敬请指正。全文分为14篇,本文为第3篇,主要就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性,对爱尔眼科、华夏眼科和光正眼科进行分析。
一、公司业务梳理
四.公司所在行业竞争对手概览
从大的方向看,行业竞争对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立医院、一类是民营医院(含外资)。我们认为,二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强,但是由于*问题不具备连锁可能性,因此只能局限于区域深耕;民营医院相对综合实力弱,但是连锁模式外加激励措施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具备将商业利益扩大化的可能。
1.公立医院
目前,国内公立综合医院眼科三甲分别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角膜病专科、青光眼专科、白内障专科是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学科)。另外,还有一些在所在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立眼科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眼科、华中 科技 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和沈阳市第四医院眼科。此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独树一帜,在视光领域实力强劲。
2.民营医院
如前所述,民营医院方面目前基本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我们想从几个角度来看看这几家医院的差异,试图挖掘诸强中大概率谁更有机会率先跑出来(如果说爱尔眼科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的话)。
⑴创始人(实控人)背景
我们把创始人(实控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科班出身,如爱尔眼科的陈邦(军人出身)、光正眼科的 周永麟(贸易出身)以及华夏眼科的苏庆灿(贸易出身、莆田系) ;一类是科班出身,如希玛眼科的林顺潮、何氏眼科的何伟 以及普瑞眼科的 徐旭阳(临床医生出身)。从结果看,实控人的专业背景并不妨碍公司的发展,我们理解,这和眼科医院本质上是带有医疗属性的服务业有关,就如同餐厅的老板不一定要厨师出身,考验的是其商业眼光、战略思维以及对行业认知等。当然,我们这样理解有结果倒推的嫌疑。
⑵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性
眼科医院的业务如我们前面分析,主要包括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眼表疾病、眼底疾病和视光业务(爱尔眼科的归类有所差异,眼表和眼底大致对应眼前段和眼后段)。所谓合理,我们理解核心就是要重点布局高价值且具备未来爆发性的业务,在我们看来,白内障的对象是老年人而且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稳定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眼表和眼底(眼前段和眼后段)疾病,其中会涉及某些重要且复杂眼疾,考验医院的专业水平而且有利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是医院不可忽视的业务,但由于患者基数有限(干眼症可能不小但主要依靠药品),也很难有具备爆发性。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后续成年后的手术,由于患者基数大、消费高且重复消费(防控),外加目前渗透率低,因而是极具爆发力的业务,体现在医院的就是视光业务和屈光手术。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来逐一对比分析各家医院的情况。
--爱尔眼科
从爱尔眼科业务结构来看,屈光手术约占35%、视光业务约占20%、白内障手术约占15%、眼前段+眼后段合计约占20%、其他项目约占10%。
屈光手术和视光业务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高增长+高价值(毛利率50%+)业务构成公司的核心,在我们看来,是极具合理性的。
白内障手术的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和医保*的调整有关,也和公司优化业务比重相关,在我们看来,这个业务就是个基础业务,毛利率水平一般(40%不到),比重过大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眼前段和眼后段合计比重近年来基本保持在20%左右(其中眼后段约占7%),基本跟上公司总体收入的变动节奏(注:眼前段手术包括青光眼、角膜病、眼整形、斜视和其他眼前段手术;眼后段手术包括眼底病、玻璃体切除和单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
其他项目在2017年仅有3%的占比,2018年突然爆发性增长,提升至8%,2019年来到10%,由于年报没有说明,我们无从得知。
从区域布局看,辐射全国以及欧洲、美国,渠道网络之全面、完整,已经是其他同行所望尘莫及。
综上,我们认为从业务结构角度看,爱尔眼科业务分布合理,而且根据公司规划,未来视光业务比重将提升至30%,凭借公司的规模优势,这个目标完全在合理预期内。随着未来视光业务比重的提升,公司的业务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强者恒强。从区域布局看,遍布全球,未来就是对渠道优化和补缺补漏的问题了。
--华夏眼科
从华夏眼科业务结构来看,白内障手术约占29%、屈光手术约占25%、视光业务约占9%、眼表+眼底合计约占20%、其他项目约占17%。
白内障手术为公司单一最大业务,占比由前两年的33%下滑至2019年的29%,这个业务目前受医保*调整,低端业务发展受限,未来的希望在于高端业务(如多焦点晶体手术、飞秒手术等)。公司这块业务目前毛利率约32%,比爱尔眼科相比低5个百分点左右,说明高端业务表现并不突出。
屈光手术和视光业务近年来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占比偏低,其中视光(配镜)业务占比仅为9%,是所有同行中的最低,高价值业务占比低,显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公司应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计划将部分IPO募集资金(2.3亿元)分2年时间在全国 1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 200 家区域视光中心直营店,大力加码视光业务的决心可见一斑,成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眼表和眼底合计比重近年来连续微幅下降,2019年为20%,我们认为这块业务相对稳定,基本符合业务结构合理性的目标。
其他业务基本保持稳定,占比17%左右,随着公司业务结构调整,未来占比大概率会逐步微幅下降。
从区域布局看,公司在国内开设 51 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17个省及45个城市,基本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其中四大一线城市布局上海和深圳)。厦门眼科中心是公司的绝对核心,其他重要组成医院主要包括福州眼科、上海和平、烟台康爱、成都华厦、深圳华厦等。这些网络医院中,以2019年度为例,大约三分之二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组成医院,比如成都华厦亏损810万元、深圳华厦亏损861万元;盈利的医院中,厦门眼科中心一家撑起了整个公司(净利2.35亿元、公司合并净利仅为1.82亿元)且个别重要医院盈利能力弱,比如上海和平净利仅为75万元。
综上,我们认为,从业务结构角度看,华夏眼科主要问题在于以低价值的白内障手术为主,而且屈光和视光占比偏低。未来视光业务能否突飞猛进,是公司扭转目前这种不合理业务结构的关键。从区域布局,华夏眼科主要问题在于高度依赖厦门眼科中心,而且除厦门眼科中心外,其他医院运营水平普遍较弱。未来其他医院的运营水平能否改善,关系到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2019年营业净利率7.4%,约为爱尔眼科14.3%的一半)。
--光正眼科
由于2020年上半年除屈光手术以外的业务都出现不正常的大幅下跌,导致屈光手术占比提升至54%,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分析,本处以2019年为样本进行分析。
从业务结构来看,白内障手术占比约50%、屈光手术约占30%、视光业务约占9%、眼前段+眼后段合计约占11%、其他项目约占1%。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光正眼科的业务结构问题在于相对低价值的白内障业务占比达到50%、为公司第一权重板块,而且视光业务占比过低、仅有9%,2020年上半年各业务板块出现的降幅之大,超出整个眼科行业的常态,但是半年报没有详细说明,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基本判断,公司在应对疫情后的市场调整能力较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