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与口语关系研究之知乎回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30 23: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4:46
1,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文言文就是当时的口语吗?古代人说文言文吗?(怎么说,就怎么写)
答:不是。
参考资料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证:
已阅读的,有:
任学良: 先秦言文并不一致论——古书中口语和文言同时并存
朱维德: 关于先秦汉语书面语与当时口语的关系问题
正在阅读的,有:
孟昭连: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是一本书)
向熹: 《简明汉语史》 (上下两册)
计划阅读的,有:
张中行: 《文言与白话》
2,文言文,是脱胎于上古的口语吗?
答:不能简单的说“是”还是“不是”。
口语和文字,哪个先出现?口语。
文字必定就是口语的可视化书写?不一定。
从文言文本身来说,所用的字,本身或许是没有发音的,不是用来读的。给书写的文字某个发音,是后起的。也就是说,是先有的文字符号,后有的该文字的发音。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和语言相互融合,文字普遍都有了发音,此前仅仅是耳朵能听的口语中的很多词汇,也被落实为肉眼可见的文字符号,乃至文字本身。
文字的产生,是出于要把口语写下来的需求吗?
不一定。
一定有东西要写下来,但却不一定是口语中那一大堆话。尤其是最初的时候,为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迫切的需求,最可能的情形应该是:话有一大堆,然后画出来某个东西作为见证,也就是“结绳”的应用。看到这个东西,就想起那一大堆话。这亦就是后来的“书契”。
据蔡历先生的意见,这个“结绳”和“书契”,后来直接成为汉字创作的原型,演化出一批核心汉字。
不可直接说文言文脱胎于口语,但二者关系的密切度,确是与日俱增。
参考资料:
已阅读的,有:
蔡历: 汉字的契约密码 等系列文章
正在阅读的,有:
傅道彬: 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
计划阅读的,有:
吕叔湘: 《吕叔湘文集·语文散论·文言与白话》第四卷
陈明远: 甲金文的原初读音
3,上古谁写字?
上古时期,能够写字的人不多。到西周时期,基本上还是“学在王官”,口语和书写的人群,只有少部分是重合的。这一点,从甲骨文到孔子之前的时代,都是一脉相承的。
从这个事实看,文言,也基本不可能是口语的文字化复述。
正在阅读的,有:
傅道彬: 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
计划阅读的:
刘源: 《春秋》、《左传》与甲骨卜辞对读数例——兼谈春秋诸侯史官承袭殷人史官笔法问题
4,古代典籍中,尤其是著名的《史记》中,口语很多,可以作为古代人说话写字一个样的证据吗?
答:不能。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书写的要求,文言文从口语那里借用了很多的字、词。一些非白话的作品,有的也倾向于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来书写。其中,《史记》更是尽量浅显、多用白话的典范之作。作为对比,同样是讲述西汉的历史,比《史记》晚逾百年的《汉书》,用词就追求古奥、谨严。
例如,任学良的文章中举例:
文言系统的词汇,进入了口语,比如日常生活中用的各种成语;口语的词汇,进入了文言。同样是任学良的举例:
参考:
《史记》《汉书》异文浅析
任学良: 先秦言文并不一致论——古书中口语和文言同时并存
知乎回答链接,点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