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的蒙古夫人身上能学到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3 14: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4 08:49
蒙古大夫
蒙古大夫有两种解释,一是人们对蒙古民族医从者的简称。 二是人们习惯称那种“恶治”的医生为蒙古大夫。
中文名
蒙古大夫
概念
蒙古民族医从者的简称
民族
蒙古族
地区
内蒙古
概述
1、 蒙古大夫是人们对蒙古民族医从者的简称。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2、人们习惯称那种“恶治”的医生为蒙古大夫。
理论
蒙医药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以阴阳五元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六基症理论把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归纳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黄水、粘虫”等六种。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把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
特色
1、鲜明的民族特点
(1)器具简陋,易于掌握
(2)应用范围广
(3)治疗效果快
(4)安全系数大,副作用小
2、独特的治疗原则
(1)寒热平调原则
(2)引病外除原则
(3)整体观原则[1]
历史
女真族自古就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跑来跑去又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自然也没有固定的户籍,而没有户籍在与世无争的时代也就算了,但是当有野心者要组织军队,成立*,课徵劳役与钱粮时,那就麻烦了。於是随着女真族的逐渐壮大,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采用旗兵制。也就是没有固定户口没有关系,他们把所有的满人编为八个「固山」,「固山」就是满文「旗」的意思,以不同的旗帜作识别。「固山」之下再设「甲喇」、「甲喇」之下再设「牛彔」,层层节制,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平日这个组织用以管理民政,掌握人口,分配各旗要负担的税额,战时这就成了军事组织,每一个旗都成为作战单位。这就是大清的八旗兵制。最开始设有四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后来人口渐多后,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
等到大清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向四周扩张,隔壁的蒙古就就成了首先被侵略的目标。在对蒙古的作战中,也有招降俘虏或是自己依附而来的蒙古军队或部落,这些蒙古人最早被编为二个旗,后来等到大半个蒙古都被大清给控制了以后,也扩编到八旗,这就是蒙古八旗。同样的,当时许多关外的汉人也因为各种原因依附大清或被大清劝降,这些人也组成了所谓的汉军八旗。於是「大清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共二十四旗,就成了大清入关时的军事主力。其中又以大清八旗的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而汉军八旗的地位最低,装备战力也最差,所以通常担任作战主力的都是大清八旗与蒙古八旗部队。就在大清八旗与蒙古八旗联手作战时,大清的将军们发现了一件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就是蒙古八旗部队的战马驮兽折损率远比大清八旗低太多了。在那个没有机械引擎的时代,战马与负重驮兽就是部队机动化的关键,一但战马损耗过速,那游牧民族最引以为傲,最擅长的骑兵冲锋就无以发挥。而运\输用马匹、驴、骡、牛、骆驼等驮兽则是部队长程作战维持后勤粮草的关键,一样十分珍贵。大清八旗军平日也有专门编制的人员来照料这些牲口,但是大清八旗军的战马驮兽损耗率竟然远比蒙古八旗高,这让大清八旗军的将军们开始注意并仔细研究这个问题。
大清八旗的将军们发现,蒙古八旗除了也有专门的人员在照顾战马与驮兽外,更编制有大量的随军兽医随部队一同作战。由於蒙古人亦为游牧民族,靠放牧牛马羊为主要营生手段,因此对於各种家畜牲口的医疗技术相对发达。特别是蒙古王公们非常重视这件事,因为远在成吉思汗大军远征的时代,就开始建立随军兽医的制度。除了固定的兽医编制外,更有专门的训练学校,以便照顾蒙古远征军所用的庞大战马群。在成吉思汗大军卷袭中亚、西亚与欧洲时,蒙古大军的随军兽医们更学习到了各国的兽医技术,也招募或俘虏这些外国兽医为己用。并有计划的在兽医学院里,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学生,以便培养更多的兽医,协助成吉思汗在马背上统一天下的野心计画。在蒙古帝国覆灭后,这些实用的兽医技术仍然继续存在於蒙古草原上,而随军兽医也继续在蒙古军队中效力。由蒙古人组成的蒙古八旗也继承了这样的技术。大清八旗的将军们在发现了这样的关键原因后,也开始引进随军兽医的制度,将蒙古籍兽医配置在大清八旗中随军出征,果然也让大清八旗的战马驮兽损耗率开始大幅下降。而这些随军出征的蒙古籍兽医就被称为「蒙古大夫」。
在有时候战事激烈,缓急之际时,作战负伤的伤员来不及后送或根本找不到医生下落,遇到刚好有「蒙古大夫」在场时,也只好先找专门医治战马牲口的「蒙古大夫」来应急。毕竟能治好战马刀伤骨折之类的「蒙古大夫」,没有理由不能处理人的刀伤骨折。但是毕竟「蒙古大夫」是兽医,不是人的医生,因此先找「蒙古大夫」来处理伤员,是不得已下的办法,於是「蒙古大夫」也变成了技术较差医生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