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5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1:43
在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绝对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次鸦片战争对清*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得清朝官场中的一部分人士敏锐的察觉到了西方的工业*带来的巨大挑战,决定模仿西方进行科技改革,用西方的坚船利炮武装自己,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以维持清王朝的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当时清朝的问题并不是仅仅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长处就能解决的,还涉及到*制度,*,思想落后等方方面面,洋务运动无法做到一俊遮百丑,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虽然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清*的命运,但是还是给腐朽的清*注入了一丝希望,并且很多方面都影响到了近代中国,不啻于一次重大改变。
李鸿章画像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据《海国图志》中记载: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其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对外有能力抗击侵略,抵御外侮;对内促进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富强。前期洋务之路推进艰难,但当时之大清还是有进步人士,努力促进,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工业打下了基础。
慈禧大力支持洋务运动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内外夹击之后,清*大伤元气。闭关锁国带来的后果就是无法了解世界最新的发展,从生产方式到思维习惯都处于落后状态,比起暂时的落后更可怕的国内保守派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毫无求新图变进取之意,据《中国近代现代史》中记载: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而和保守派相对的,是以为恭亲王奕欣,大臣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思想开明的洋务派,主张在军事上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在工业上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在教育上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慈禧与太监在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合影
由于洋务运动触碰了大部分地方*和朝廷重臣的利益,推进的并不顺利,保守派和洋务派纠缠不清,处处掣肘,极大的阻碍了洋务运动的推进。直到一八六一年的辛酉政变发生后,慈禧登上了清朝的*前台,由于慈禧垂帘听政的最大障碍是以辅政八大臣为首的保守派,所以她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重用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当时手握兵权的大臣,虽然慈禧本人对洋务运动并没有十分鲜明的态度,但是爱屋及乌,选择了洋务派一方。从此,洋务派得到了当权者的大力扶持,洋务运动也开始轰轰烈烈的展开。
各地兴起洋务运动其实洋务派的规划设想,很符合清朝当时的困境,清朝当时面临着几大主要问题:首先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结束,但是清朝的高层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武装力量,相信仅仅凭借开放的口岸和数额巨大的赔款满足不了他们的贪婪的胃口,眼下虽然暂时风平浪静,但是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其次清朝因为统治阶级的腐朽,导致各地起义不断,虽然清廷屡次*,但是治标不治本,除非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国家富强;再次清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惜民众受教育程度低,多以农耕生产为主,暴殄天物;最后就是巨额赔款导致国库空虚,仅仅靠赋税难以补充,必须打开国门参与到世界经济活动中方可获得财富。
张之洞画像
针对这些问题,洋务派的解决方式不可不谓之直切要害,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重臣亲自出国考察,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优质生产线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近代军事工厂,按照洋务派设想,自清朝入关以来多使用冷兵器的清军,装备上世界领先的军事设备,战斗力会有质的飞跃,可以和欧美列强一较高下。随着军工企业的设立,洋务派也发现强大的国防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辅助,而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可以加快中国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振兴民族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人民安定富足,各地自然不会有起义事件发生。而最后,当中国具备完整的工业基础体系时,必然需要大量的上下游产业工人,这就需要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教育重心也要从适应科举制度的八股文向适应工业社会的科学教育转型,虽然当时中国不具备大规模的相应教育力量,但是可以派具有天赋的学生出国深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最后回报中国。
可以看出,洋务派的设想环环相扣,鞭辟入里,在理论上完美的解决了清朝当时面临的几项困难,得到了统治者和有识之士的认可,而且清朝虽然被掠夺大量财富,但是根骨尚在,在当时仍然可以拿出足额的白银供洋务派使用,支付前期建设费用。于是,洋务运动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地纷纷兴建工厂企业,派遣学生留洋学习,好不热闹。
洋务运动的多项成果有了清廷的大力支持,洋务运动顺利的展开了,而且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中,洋务派也发现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于是与时俱进,进行该变,,取得多项成果,有的成果甚至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洋务运动的成果。
汉阳造步*
洋务运动初期,清朝*拨款购买国外的全套生产线,组建军工厂进行军工用品的生产加工,并且分配给部队武装,其中包括汉阳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苏州炮局,广东机器局共计二十九个军工厂,初期,清朝军工厂全套购入外国设备,雇佣外国专家,以模仿生产为主,随着武器装备的生产成功,在使用中发现武器设备还面临着补充,维护,改进等诸多问题,于是清廷开始模仿国外的生产过程,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争取自己自足,中国近代军工业开始具备雏形。其中以汉阳军工厂尤为著名,抗日战争中,诞生于清末的"汉阳造"步*是中*队的主力*械。
在大量兴建军工厂后,洋务派后期决定趁此机会兴办民办工业,他们利用国外的先进的设备设立工厂,进行矿山开采,钢铁冶炼,工业生产,物流运输等生产行为,希望用民族产品参与经济活动,配合军工厂进行国防建设,以及在商业中扭转贸易逆差,其中包括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清朝*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工业生产,提倡官督商办,实现了将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的转变,极大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举个例子,李鸿章在上海建立的轮船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收回来南京条约中两千一百万两赔偿的三分之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1:44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国资本输出的得略的作用。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