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4 20:38
读了《蓝眼》这个故事后,我都笑的肚子疼,一幅假的画比真的都贵,蓝眼从来没看错画,第一次看错。可想而之,黄三爷的造假技术这么高,连十几年从没看错了画的蓝眼都能给骗了!
《蓝眼》是《俗世奇人》的第六篇。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这看假画的叫蓝眼,在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外号。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他这蓝眼看画时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一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面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刷地一拉,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二十两黄金。”
两方最后以十八两成交了。
后来有许多人来裕成公这里看画。大约事过三个月,就开始有人说裕成公的画是假的。后来越传越玄,说有一个人在一户人家里看到了真品。裕成公的老板心里有些发毛叫蓝眼找个人打听那画在哪,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想办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蓝眼只好照着办。过了几天有了消 息,在针市街有个人家有相同的画。蓝眼过去一看,真画原来是这幅!蓝眼叫老板买回来,保住裕成公的牌子。可最后一比,原来的画才是真画!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下的圈套!打这儿起,蓝眼离开裕成公,从此就瞧不见他的影子。有人说他得了一场大病,从此躺下。
蓝眼败给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叫蓝眼见着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觉得这个东西/这件事是对的,就一定要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别等半途而废,才意识到原来坚持的是对的,一切就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4 21:5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首先,这种痛快,这种爽来自与先前陪孩子共读的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相比。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这些名著固然是经典之作,但才疏学浅的自己读起来觉得有些晦涩、吃力。别说那些外国的历史背景,那些什么思想,那些什么*,就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冗长、繁琐得记不住,总是要往前翻翻,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就像是吃大闸蟹——味道固然鲜美,但吃着太费劲。而同样是短篇,冯骥才这原汁原味、津腔津调的《俗世奇人》就如同大块大块的红烧肉,还是这个香啊,吃着过瘾啊!
其次,这种痛快、这种爽源于冯骥才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
《俗世奇人》看门见山、直截了当、一气呵成。你只要顺着看就行,不用猜,不用揣摩什么作者的深刻用意,什么隐含着影射着什么的,也几乎没有什么出乎意料,读后感.感觉泥人张、刷子李、狗不理、背头杨等等所有的人物就栩栩如生地站在面前,故事也都是浑然天成,就像一位邻居聊天讲述自己亲眼所见一般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充满了立体感、存在感和现场感。
再者,这种痛快,这种爽大约还是因个“俗”字。
书中没有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所有的人物都是市井生活中的小人物——卖茶汤的杨八、钓鱼的大回、小偷小达子等等,没有达官显贵、没有政要名人。读者也不用上纲上线,就像去逛菜市场一样,碰见几个熟人,简单打个招呼,随意而惬意,自由又自在。
当然,这种痛快,这种爽也是因为“奇”。
奇人怪人,每个主人公都有奇特之处,这也是他们吸引人的所在。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刘道台假死看人心,牙科华大夫认牙不认人,索七失算双倍价钱三次买八仙等等,奇闻怪谈,引人入胜,每一篇都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