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38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浇水抗旱,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15%的15%*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3)田间喷药。
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用20%*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1~2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38
药剂防治是春季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措施,该措施可收到明显的控制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该病流行性强,在小麦孕穗抽穗期,病株率达10%时应及时用药,以后病情还有发展,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酮是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常用药,每公顷可用15%*酮可湿性粉剂750~900克。但长期、大量、单一地用药可能会使白粉病病菌对*酮产生抗药性。烯唑醇及其与*酮的复配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可与*酮轮换使用,以缓解病菌抗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近几年,白粉病早发、重发趋势比较明显,小麦“两防一喷”时对白粉病尽管进行了防治,但目前所用的复配剂农药中,防治白粉病的药剂量低,难以达到防治效果,导致近两年后期白粉病发展快,即使后期专题防治也难以控制。因此,今后白粉病的防治应引起重视,特别是“两防一喷”时,防治白粉病的药剂一定要用足药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39
防治白粉病可采用以下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黄瓜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可选用津研5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系列、中农7号、中农8号、中农11号、中农13号等品种;小西葫芦的阿太1代、早青1号等品种;甜瓜的伊丽莎白、龙蜜1号等品种。
(2)棚室环境消毒
种植前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300克分几处用暗火点燃后闭闷棚一夜;种植后保护地可使用硫黄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有条件的可用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释放臭氧对空棚进行全面消毒灭菌。
(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生物菌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及脱肥早衰,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对路药剂,有条件的宜使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
(5)其他防治方法
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洒27%高脂膜100倍液造成缺氧环境使病菌死亡,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还可于发病前或刚发病时(个别叶片有1~2个很小的病斑)叶面喷洒0.2%的小苏打溶液,既可抑制病菌(白粉病菌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存,而小苏打为碱性),还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喷后可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隔3~4天喷1次,连喷5~6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39
小麦白粉病自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穗。其综合防治方法: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麦收后及时灭茬翻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三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四是认真抓好药剂防治工作,当田间出现病叶时,可选用15%*酮可湿性粉剂75克/亩或20%*酮乳油50毫升/亩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连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