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20: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27
为什么大人从来不愿意认错?
因为大人是神不是人。神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凡人过上好日子。神焰煜生辉,光彩照人。神从来不会犯错,犯错的永远是凡人,尤其是底层的凡夫子。
因为大人有先见之明。且一贯正确,一贯伟大,一贯英明。一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贯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因为大人即使犯错也是善意的、善良的。不是主观故意,不是失职渎职。都是为了让家人好,都是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幸福。都是天灾,不可预料,不可抗拒。
综上所述,不是大人从来不愿意认错,而是大人永远不会犯错。犯错的永远是家人,尤其是孩子。
还是看人吧,虽然很多父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但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作风民主的家长也还是比比皆是。
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人,一般来讲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总认为“父命不可违”。其实长辈虽然经历的事多于孩子,但未必事事都看的准,甚至于有时候长辈的观点根本上就不对。所以,作为做长辈的,在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想想这件事孩子应不应该做,能不能做好,如果应该做,还要向孩子讲明应该做的道理,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做,这样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如果孩子本身就搞不懂为什么要去做,家长硬要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很可能就达不成预期的目标。所以,聪明的家长一般都会用比较民主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而非居高临下,搞强迫命令。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内生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讲道理讲民主的处事风格。
你的家长如果作风粗暴,喜欢自以为是,你不妨充分阐明理由,做到以理服人。如果说服不了他,而他又明显是错的,你不妨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出,这样省得大家都不愉快。
看了你的自述,对父母的说教,不太愿意接受,心里极为不快。父母对子女的沟通方式,往往都是处于对立的一面,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别于常情。每个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说教,都是以严为主,以强势自居,当孩子犯错或者不顺父母心,就会受到更严厉的说教。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说教,不是对孩子的欺凌和歧视,不是对孩子的霸道而无端指责。也不是父母的素养欠缺而粗暴鲁莽,也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缺乏理解和沟通。父母对孩子的说教是直白的,是真心真诚的,对问题的错与对从不会去掩饰或者隐藏。他们不需要留任何情面,他们不会顺从对方想要的结果,他们直接击中问题的核心,对你算是苦口婆心了。
父母不会包容孩子犯的错,如果娇纵惯养孩子的错误,不指出犯错带来的危害和对人际的影响,那将是父母犯下最大的错。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父母,孩子的良好心智也是源自于父母,学做人的老师就是父母,学知识的老师就是课堂和 社会 。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是他们把不能实现的而强加给孩子,因为他们错过了,他们经历过了。他们要对孩子现身说法,他们要把他们所受的一切告诉自己的孩子,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少走弯路,少在 社会 上碰壁,这才是父母的本意。
父母为啥对孩子如此严厉,如此直白地对孩子说教,就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大人并不是没错,只不过在与孩子沟通时,性格过急了点,方式不当,不是不愿承认,而是承认的时机未到。只有孩子以后长大成熟了,融入生活,融入 社会 人际交往,到那时就是大人承认错误的时机,因为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与你现在一模一样。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 社会 ,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真,它不需要任何言词来修饰和指责。
1,这个问题问得好!
2,大多人对这个问题很迷惘!
3,都是这么长大的,应该说是习惯了!
4,习惯了不说错,不认错!
5,在孩子眼里的平等,有时只是就事论事
6,在孩子的时候,又有几次不犯错?又有几次认过错?
7,在大人的世界里,习惯了对错沉默,很难去对一件事认真的去认错,即使真正的检讨过自己!
8,所以说尊重和平等在纠纷和误会中很难真正的出现
9,只有在冷静的,平静的情绪中才可以谈及平等和尊重!
10,有时候真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说话的语气和对事的态度!
11,家庭的相处中,很难提现原则问题!所以就有了要求别人比要求自己更多!
12,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相敬如宾的家庭氛围,可有几个家庭可以做到?
13,当一次次的矛盾慢慢的磨合后回归平静,安静!有时还想念有矛盾时激烈的争吵和被委屈时流过的泪水!
14,所以喽,情绪使然,言语冲动,很容易出口伤人,言语混乱!可,这也是家庭之间难能可贵的回忆!
15,一次小矛盾,一次小纷争,一次意见不同都可以提升家庭矛盾,但经历过了才知道这也是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要求的温馨!
16,无论大人,无论孩子,在一次次出现矛盾时的各抒己见,一次次小情绪才能找出家庭的病根,以至于接下来无休止的忍让和迁就!
17,这不是在无休止的呵护自己的家嘛!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代替!
18,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地方才是家!因为那里有爸有妈,有兄弟姐妹,有那些轻轻一翻就让人疼痛的回忆!
父母总觉得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咸,就想剥夺孩子走路的权力,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你是对的,家长应该闭上嘴,让孩子自己飞一会儿。
从你的表述里,首先你父母说是为你好,毋庸置疑,但他们没意意识到这样做对你的伤害;其次他们面对你的独立思考说以后再也不管你了,这是很不合情理也不负责任的,说明他们缺少反思;再者他们的确不够尊重你的感受和想法,交流时总把你当成孩子,没有放在平等尊重的位置,这更是大错特错了;最后你自我检讨自己不孝顺,我觉得定论尚早,就你提的这个问题来看,你心底还是非常纯洁善良。
我现在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望子成龙”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饱含成见,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行为表率,引导感染,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用他们的经验来惊扰孩子的成长体会。
刘瑜在《孩子,愿你慢慢长大》里说“望子成龙”是最无耻的一个词,我比较认同,有本事父母自己成龙去好了,不应该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一方面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不遗余力,倾尽积蓄,甚至放下工作全职陪同,报各种辅导班,上各种“名校”,让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分分分,名校名校名校”,这样的成长是黯淡无光的,我就曾捡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学,我觉得就没脸活了,太对不起父母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学习并不是为自己,孩子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五彩缤纷的青春只剩学习这一件事了。
另一方面学校唯利是图,只要成绩,不管成长,老师带出成绩则留,不出成绩则走,老师为了生活,教学目的和方式可想而知。
长此家校结合,孩子们被两面夹击,生活变得索然无趣,剩下的出路就不知道在哪儿了,现在每天都听到的不是孩子跳楼,就是孩子弑亲,是什么让他们轻易绝望,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极端,如此看来,绝非一日之功!
自媒体时代让我知道,人生可以很精彩,有那么多活着的方式,吃喝玩乐都可以很有成就,反而是执着于考名牌大学的孩子,毕业后未必能经营好自己的未来。
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学校完成的,在我看来,直接经验比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更有价值,读万卷书必须还要行万里路,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人生。
爱无罪,但请换一种方式爱孩子!
欢迎关注 @半成书斋 :每天都读一点,思考一点,进步一点。
哈哈,你总结的太好了,很全面!
首先,请不要感到压抑和气愤,你说的这个问题在咱们天朝上国可以说是十分的普遍,几乎每个孩子都被如此“虐”过。所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真不行就不搭理、当耳旁风就好了。
然后,跟你捋一捋这个问题的原因。
在中国,儒家文化是主流,其中的“忠孝”是家庭中最最重要的两个字。俗话说:“老人无过天无过”,就足以证明这一文化的根深蒂固。千百年来就这样一辈传一辈,而且从不允许有人对此产生质疑。一旦有人对抗这种文化,即便是合理的对抗,也会被安上“不忠不孝”的罪名,而中国人又是最注重名节的。因此,提出质疑的人本身被语言*很痛苦,然后再加上名声的诽谤那就更加痛苦。
如此这般,三千年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就是:孩子没有话语权。只要大人说理的份,没有孩子说理的份。
除了传统文化遗传之外,物质上的自由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孩子物质上要依靠大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夫妻、父子”之间的“霸王条款”,那就是前者让后者死,后者就得死,真是封建至极。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渐渐改变了“夫妻”间的这种“霸王条款”,逐渐做到男女平等。“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有《劳动法》得以保障。而“父子”关系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只有天知道!
在民主化的、互联网化的今天,传统在接受者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即便如此,也无人“敢为天下先”。毕竟“君臣”“夫妻”在今天只是契约关系,而“父子”是血缘关系,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总之有一点,谁站出来挑破这层窗户纸,谁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