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30
《辨证法理论形态新议》,《河北学刊》2008年4期。
《朱熹与〈朱子本义〉》,《历代易学名著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年。
《思维的网络性与市场经济的宏观*》,《春风讲席》,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朱震易学中的象数易》,刘大钧主编《大易集释,上海古籍2007年;岳麓书社《朱震集》序,2007年。
《论中医学的网络性思维》,河北学刊2007年3期。
《〈管子〉的卫生之经与杨朱学派的养生论》,《诸子学刊》2007创刊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市场经济的网络结构与宏观调节的科学性》,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6期。
《葛洪与黄老之学》,《道学研究》2007年1期。
.《萧氏源头考》,载萧汉明《传统哲学的魅力》,中华书局2008年。
《荆公新学与道家思想》,《哲学评论》第四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汉代易学の基本的な特征についで》,白井顺译,渡边义浩编《两汉における易と易三礼》汲古书院2006年。
《五行学说的缘起、发展与思维特征》,载《传统哲学的魅力》,中华书局2008年。(原为2005年在日本关西大学讲学的提纲,收入本书时略作了一些修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论庄子的人性素朴论与德行修养观》,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1期。
《魏源论老子为救世之书》,《当代道家与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又《中国哲学与易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周髀〉“周公与商高对话篇”、“荣方与陈子对话篇”与〈易·系辞〉》,刘大钧主编《大易集奥》,上海古籍2004年。
《欧洲近代的科技之路不是唯一的发展向度——与杨振宁先生商榷》,《传统哲学的魅力》,中华书局2008年。(原载杨猛《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众学者质疑》,《北京科技报》2004年9月22日。)
《庄生之说可因以通君子之道——论王夫之的〈庄子解〉与〈庄子通〉》,《中国哲学史》2004年1期。
《〈淮南鸿烈〉与黄老思潮的终结》,《人文论丛(2002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论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文与社会》,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
《道学初创》,《中国哲学史》(下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
《庄子养生论思想的阶段性考察》,《道学研究》2004年6月。
《虞翻易学与〈周易参同契〉》,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论〈鹖冠子〉的素皇内帝之法》,《江汉论坛》2003年3期。
《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1期。
《苏秦生平考略》,丁四新主编《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研究》(第二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白与道家》,《思想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马王堆四篇古佚书与黄老思潮》,丁四新主编《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及其与西方文化的互动问题》,载《传统哲学的魅力》。(本文原为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提纲)
《从传统文化看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存哲学研究通讯》2001年1月。
《〈太一生水〉的宇宙论与学派属性》,《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老子道德论中的宇宙发生与演化学说》,《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
《论庄子的性命说与道性二重观》,《人文论丛》特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2期。
《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周易研究》2000年2期。
《三代礼教的崩溃与人文精神的勃兴——兼论中国哲学的缘起》,《珞珈哲学论坛》第四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论〈参同契〉的内丹术》,《道韵》中华大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2000年3期。
《〈周易参同契〉非伪书辨》,《福建道教》2000年2期。
《唐五代三种注〈契〉之作的外丹术异同合论》,《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4期。
《五行学说的近代遭遇及现代诠释》,《人文论丛》(1998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魏伯阳及相关人物生平考》,《上海道教》1998年4期。
《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周易研究》1997年1期。
《论阴阳家》,《中国哲学与伦理学》,辅仁大学出版社1997年。
《五脏模型与河图五行数》,载《象数易学研究》,齐鲁书社1997年8月。
《太极,科学与伪科学》,(比利时)《太极科学》1997年6期。
《周敦颐〈周濂溪集〉》,《塑造中国文化的200本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周易参同契〉的易学特征》,《道家文化研究》(第11辑),三联1997年。
《论参同契的外丹术》,萧汉明、郭东升,《道家文化研究》(第11辑)。
《论俞琰易学中的道教易》,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1辑)。
《濂溪易学与北宋中期的*改革》,《国际易学研究》第二辑。
《兵家的阴阳五行观与兵阴阳家》,《珞珈哲学论坛》(第一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河图·易数·思维形式》,台湾《中华易学》1996年3期。
《关于河图、洛书问题——答李申兄》,《周易研究》1995年4期。
《关于〈易传〉的学派属性问题——兼评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哲学研究》1995年8期。
《王船山贫乏的天文知识及其追求实证的时代倾向》,《船山学刊》1995年1期。
《五行方位的板块结构及其动态运作》,《中国智慧透析》,华夏出版社1995年。
《论运气学说的思维框架》,《羑里易学》第一卷第七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张介宾医学哲学简论》,《明代思想与中国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河图·五行·图象语言》,《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东方出版社1994年。
《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周易研究》1994年4期。
《太阳神话、太阳神崇拜与阴阳学说》,《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1期。
《易学与医学》,朱伯昆主编《易学基础教程》,广州出版社1993年。
《王船山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结》,《船山学论》(《船山学刊》增刊)1993年10期。
《〈孙子兵法〉是一部系统工程学》,《孙子学刊》1993年2期。
《周易的动态理论与中医学》,《大道之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993年。
《易象简论》,《大道之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993年。
《论〈周易参同契〉的宇宙模型》,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2辑,上海古籍1992年。
《论〈周易参同契〉的人体生命模型》,《中国文化月刊》1991年7月.
《〈杂卦〉论》,《周易研究》1988年2期。
《论〈参同契〉人体生命动态模型》,《宗教学研究》1988年1期。
《王夫之论卦象、卦德与卦序》,《齐鲁学刊》1987年5期。
《论〈易纬〉与中医气象医学》,《江汉论坛》1987年5期。
《试论王船山的易学体系》,唐明邦等编《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国宗教思想家》,《江汉论坛》1986年5期。
《论船山社会学说中的启蒙特征》,《船山学刊》1986年3期。
《论〈周易〉的哲学思想与爻性爻位的关系》,《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5期。
《王夫之论〈易〉与象》,《江汉论坛》1984年3期。
《絪蕴发微》,《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王夫之矛盾观中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2年2期。
《论中国古史上的两次“绝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