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4:11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3月22日,祖籍山东荣成,汉族。
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始人。
马未都曾于1980年—1990年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
1980年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
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
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于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近年来,马未都笔耕不辍,出版有《马未都说收藏》(全5册)、《马未都说》(全3册)、《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全10卷)、《玉之器》、《都嘟》(两季)、《观复猫》、《瓷之色》、《瓷之纹》等文化艺术类图书。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2007年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
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博物馆地方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
2005年,创办观复地方厦门馆。
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 *** 电视台王牌节目——《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百家讲坛》首次推出此类节目,也反映了当今国家重视文化、重视历史的潮流。
2009年,由马未都发起的北京观复文化基金会成立。
观复文化基金会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资助观复博物馆的发展,文物研究与保护项目,搭建公益文化平台,发扬和引导公众“公益慈善,文化赞助”的精神。
2010年,马未都在广西卫视开设的文化类节目《收藏马未都》持续热播,以文物为平台,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借古喻今,传播中国历史与文化。
至今已成为文化收藏类节目的佼佼者,屡次获奖并得到文化部门表扬。
2014年,马未都开设一档文化脱口秀节目《观复嘟嘟》,将文化、历史、热点事件一一解读,以其独一无二的“马氏”幽默,成为网友热议追看的文化节目。
2014年,马未都获得了新浪博客“十年致敬大奖”。
至今马未都在其新浪个人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已有上千篇,访问量数亿人,影响巨大。
2016年1月,马未都担任“野生救援公益大使”。
2016年11月,马未都担任“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2016年,创办上海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全国各地讲学数百场,涵盖各级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通社区等,包括 *** *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党校。
并应邀赴国外为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美国丹佛博物馆、土耳其孔子学院等机构讲学。
马未都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文物等方面做出了极高的贡献。
扩展资料:
0年代的马未都还年轻,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等候在指定交易点必经之处,寒风凛冽,马未都就这样守在路边,面对川流不息的古董贩子。
只看不买,时不时也与商贩聊天,回到家里再去查资料,就这样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再后来,有看中的物件,他也时不时出手。
买到的文物,真的有,假的也有。
真的多,假的少。
70年代末,官园农贸市场。
古董摊,都和卖瓜子,花生的摊一起的。
那时候铜钱1毛一个,买的多按5分算。
卖瓜子的农村摊主根本不知道紫檀,红木是啥。
有的紫檀红木的梳妆盒,就30-50人民币就卖了。
30-50人民币,70年代末是一些家庭3个月的工资啊。
也是大钱了。
马未都说过,那时候没造假的,都不懂。
都是真的。
当时,古玩地摊就跟今天过街天桥上卖DVD的似的,地上铺一块包袱,把东西摆好,随时准备着*来了卷包袱跑人。
有一次,马未都看到潘家园东北角的土坡上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就好奇为什么选在这里。
人家对他很不屑地说,站得高,看得远,*来了,才能跑得快呗。
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旧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随便挑,10元钱一个,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十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