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62: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9: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2:35
1、见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需要回归本心,于是“见自己”就成了一个人存在的基础。
看不见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见自己,就能够接纳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长处。见自己,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既不虚荣自满、自我陶醉,也不认为自己*无用而自我贬低。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禀赋,发挥出来了,就能“见自己”。
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做为。
2、见天地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这样容易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
明代大画家徐渭,被黄宾虹誉为“三百年无人能及”,齐白石恨不得早生三百年为其“磨墨理纸”,郑板桥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这样一位卓然大家,早年却并不得志。
袁宏道《徐文长传》: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徐渭科场不偶,官场失意,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选择了寄情山水,见识天地。山奔海立、沙起云行、幽谷大都、人物鱼鸟……天地间的这一切,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在识得的天地境界之后,他为诗则匠心独出,为画则超逸有致,终为一代大家。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不要在自己固有的区域内打转,外面的天地很大,勇敢地走出去,人生才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3、见众生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见众生,就会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
《寒山拾得问对录》中载: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
这个阶段的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经获得了内心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
图片
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