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5 12: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44
魏晋时期山水画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创作题材,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这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创作而成。这幅画虽然是以人物为主的,但我们能从画面中看到大量的山水图案。后来人们用“*于山,水不溶泛”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这段时间的山水画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
顾恺之《洛神赋图》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是在唐朝中期前后。随着人们宗教意识的逐渐衰退,人世间真实存在、可摸可触的景和物从神的笼罩中慢慢解放出来,逐渐出现了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但比起人、牛马来,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主要题材和所达到的成熟水平,要更晚得多。这是因为,人物、牛(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马(战争、行猎、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确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从而首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出来。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然而审美兴趣由具体人事、仕女牛马转到山水花鸟,是在晚唐时期出现了过渡,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沉溺在声色繁华宫廷生活中,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所以唐代晚期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二宗。北宗是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着色山水,南宗是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山水画的发展
五代时期,山水画的技法有了飞速发展。很多学国画的人都知道,山水画里讲究一种皴法(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技法),这种技巧从古代开始就有了,其中出现最早的斧劈皴和披麻皴在五代已奠定了雏形,而后几百年出现的 其他 皴法都是在这两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形成的。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创立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婉约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 美的 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
五代 荆浩《匡庐图》
宋代的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李成,范宽是北宋初期最著名的画家,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百代标程”的重要人物。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郭熙、米芾父子。另一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赵伯驹、赵伯啸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出的很多节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那幅缓缓的长卷山水画作品,是根据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原稿来编排制作的节目。在2008年奥运会那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以山水画的形式来代表和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地体现山水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在北宋时,除了宫廷和民间各自存在有数量可观的职业画家外,还有一支业余的画家队伍存在于有一定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中。他们虽然不以此为业,但是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念探讨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和突出的成就,并且自成系统,这就是当时被称为“士人画”,后来被叫做“文人画”的一类。
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山水画领域,这种画风在宋之后通过“元四家”的艺术追求和实践,成为画坛的主导。
元代,画家们画山水不再是为了客观地去表现自然、再现自然,而是逐渐转化为主观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用了四年,这四年间他画画停停,时断时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幅画记录了他的困惑与迷惘,他精神世界的起起落落。在四年时间里,他悟出一点,就加一点上去,他画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画出了心态的变化以及对艺术的感悟。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山水画的传承
文人画讲求"抒写胸中逸气"的笔墨情趣,成为南宋以来中国绘画主流,直至20世纪,写意传统更使画坛出现了"人人白石,家家昌硕"的局面。面对这种越走越窄的格局,许多重要大家都开始反思,有的向西方取经,也有的积极回溯宋元传统,从晋唐五代北宋的"大手笔"经典中吸取营养,终于成就辉煌气象,取得新的艺术成就,如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以及当代的宋元山水大家刘彦水老师。
刘彦水的山水,汲取宋元山水的精华,采取满构图的形式,场景繁复,林木幽深,密密层层,气象雄厚。采用工笔写意技法,强调笔墨,形象严谨周密而不刻板,远看是工笔,细观是写意,骨法用笔,形象真实。山水画中的丘壑特点尤为突出,重峦叠嶂,千岩万壑,意境深远,自然和谐。
刘彦水《艳阳秋深》
刘彦水作画,多采用不渗水、不洇墨的熟宣纸或细绢,这种材料的选择,更能发挥造型性笔墨对形象的具体描绘,特别能表现笔势的纵横生动,也能控制墨色的五彩纷披,使得画面上的每一笔均极具骨气风神,层层叠加,笔墨层次丰富而不显淤腻,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刘彦水《高逸图》
在笔墨技法上,画家也以开放的心灵,学习古今大家的各种笔法,由五代的荆浩、关仝,北宋范宽、郭熙,元王蒙,明董其昌,清石溪等等,均溶汇其中,且不拘泥于一家,而是笔到墨随,完全让笔墨为形象服务,以表现造型效果为笔墨创作的自的,走出了过度讲求笔精墨妙的"墨趣"习气,表现了年轻画家的艺术胆识和创作思维。
刘彦水《山居青峰》
刘彦水山水画,最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幅作品,在意境上都表现出一种拥抱自然的和谐精神。这种人和自然的和谐精神,正是晋唐宋元画家"超然物外"、"林泉高致"的精神体现,这点和明清以降、特别是西学东渐以来,许多画家强调人与社会冲突的"不和谐"倾向,有着根本的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以自我表现,尽情发泄来刺砭社会的不公,是一种具一定社会功能的艺术表现手法。然而,以深静平淡,纯朴天真的艺术意境,让生活在快速节奏世界的人们,能在自然和谐的艺术情境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其实更是一种人性与生活价值的升华。刘彦水的山水世界,正是艺术家以生命印证自然美感的体验和体现。
在中国画当前仍论争应该如何持续发展的迷茫时刻,刘彦水重新发掘"大手笔"风格的山水美学,其实正打开了一道充满生机的大门,他的用心、努力、成就,是十分值得我们肯定和期待的。
了解更多请点击文末九藏天下JCANG
(文章来源:九藏天下)
——END——
▼
推荐阅读
九藏签约艺术家刘彦水的“大手笔”风格山水美学
朱曜奎:艺术大成 草木人生
2019年泰山纪念币5枚免费送
▼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一言九鼎 藏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