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4 08: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31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如下: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具有治病作用的微生物。
3、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结合在脂质双层上,菌体溶解时才释放,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意多糖组成。
4、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涨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性或L型。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6、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7、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8、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也称致热原。
9、消毒:应用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又称抗菌术或消毒法。
10、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又称灭菌术。
11、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12、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但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13、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力下,温度达到121.3°C,维持3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4、卡介苗:卡介二氏曾将有毒力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15、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16、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17、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18、转化:供体菌被裂解后,游离的DN*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9、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20、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21、菌血症:病原体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或极少量繁殖,只是暂时或一过性通过,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如伤寒沙门菌第一次进入血流。
22、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侵入部位生长繁殖,但其释放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破伤风,白喉等。
2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释放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在内的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主要有高热,皮肤粘膜瘀斑,肝大,甚至肾衰竭等。
24、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的体外培养细胞可见典型的病理变化,如变圆,聚集,裂解,脱落和融合等。
25、病毒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染后,病毒与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病毒基因组潜伏在特定的组织和细胞内而不复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用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又开始增殖而出现临床症状,并可检测出病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