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5 02: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1:46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是鲁国大夫,问孔子几个弟子的才干,能不能做官任事。
先问仲由,仲由能管理政事吗?再问端木赐,再问冉求。孔子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于从政乎何有”——从政有何不可呢?不过三个人的特点不一样,孔子分别给予了“果”“达”“艺”的鉴定。朱熹注解说:果,是有决断;达,是通事理;艺,是多才能。
果决能断,通达事理,多才多艺——这就是可以提拔的三条标准。如果一个人,这三条标准都具备,他做起工作来是个什么状态呢?史书上夸赞名臣能吏,经常有一个特别形象生动的词,四个字:剖决如流。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7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的第八章。在这一章里面,通过季康子的问话,孔子对他自己三个得意弟子都给出了一个字的评价。
从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孔老夫子对于自己的学生的性格特点是非常清晰的,他很清楚的知道他的学生每个人的优点在哪里。
先看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还是按照惯例,我们来先来介绍一下背景。
对于季康子来说,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他是鲁国的大夫,也是鲁国的权臣。鲁国的政权其实就掌握在三桓手里,季氏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知道孔子在当时是非常有名,底下弟子3000,各种能人都有,可以说全国的人才都跑到孔子门下来做学生,所以各个诸侯国国君或者他的权臣都想从孔子那里讨人才,觉得他的学生出来做官都没什么问题。
季康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孔子就在鲁国,所以他就来问孔子谁可以出来做官。
在这里面华杉推测说,这段话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前面说的孔子在陈国,鲁使来召冉求回国做官。孔子说,❤️归与,归与,我也不流浪了,放弃自己从政的梦想,回鲁国一心传道育人了。
回去之后,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中还有什么可用之才,与他的一段对话。
这样说,有一个疑问,就是既然鲁使已经召唤冉求回来做官了,那季康子还会问冉求吗?这是有疑问的地方。
另外一个,到底这句话与从政乎何有这句话,到底是有何难呢?还是有何能呢?没有说,因此有两种说法。
一种解释就是由太果断了,所以不能从政。一种解释是由非常果断,可以从政,从政有什么难的呢?
这两种说法都不无道理,我们就采取华杉的说法,说从政没有什么难的。但是三个人,仲由也就是子路,赐就是子贡,端木赐,还有求是冉求,各有特点,都是可以做官的。
咱先取孔子同意他们做官。
先问仲由,也就是子路能出来做官吗?再问端木赐,再问冉求,孔子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于从政有何不可?
不过这三个人的特点不一样,孔子分别给予了一个字的评价。
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逐个的看一下。
第一个是果,其实就是果决有决断,做事不墨迹,能够拿主意。
第二个达就是通达,明白事理。
第三个是艺,就是才能,多才多艺,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干什么什么行,能做官,这是从政,也可以当艺术家,吟个诗,作个赋。干什么什么行,这是多才多艺。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呢?
张居正是明朝的宰相,也是一代贤相,做出了丰功伟业,他对这一段有一个解读,是非常准确,也是比较权威的。
他说优柔寡断的人不能任仕。就是说你做官不能优柔寡断,不能犹豫不决。老是这也行那也行,最后你就决断不了,很容易被别人所左右,这样的人是不能做官的。
但是子路也就是仲由,他刚强果毅,能定大计,当断则断,有振作而无废弛。就是子路具备从政当官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能够决断。
第二个字就是达。说呆滞不通的人,不能任仕。端木赐,也就是子贡,闻一知二,这是子贡自己说的,其实远不止,举一反三都不止。
他自己谦虚的,和颜回比较的时候,子贡说颜回闻一以知十,说自己只能闻一知二,其实已经是很了不得了。明敏通达能审时机,斟酌处置,有变通而无滞碍。
就是说端木赐这个人,他能够见机行事,不是那么迂腐,不是那么说固执。因为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全面的来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必须能够看得比较全面,能比较通达、通透,这样的话你才能够酌情处置,而不是被卡在哪个点上,结果动不了了。
第三条,就是才艺空疏的人不能致仕。
而冉求多才多艺必能治理繁事,谋划周详,随机应变绰绰有余。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多才多艺跟做官有什么关系啊?刚才说的恐怕大家不一定明白,让我再给详加解释一下。
大家知道当官儿和我们普通人做普通的事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
当官就是管人。
那你做一个领导,事都是谁来做的?都是底下的人来做的。当官干什么呢?就是如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可是处理人际关系何其难哉,可以说太难了,张三这个性格这么做事,李四那个性格那么做事,每个人情况都不同,看起来一件事有的时候两个人可能比较搭,但大部分时候他是不搭的,就会产生矛盾,产生矛盾怎么办啊?
你也不能说他们就是错的,时不时会找你来评个理,张三说李四不对,李四说张三有问题,可是你作为领导能够只听他的吗?
也不行。说话还要周全,避免他们之间有意见,还避免对你自己本人有意见,还避免他对这个事儿因为一句话不合适,他不好好干,虚与委蛇来推脱。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费很多心思来处理,可是我们是把他们安抚好了,自己怎么办啊?那也是有情绪的呀!
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多才多艺,就很容易放下这些红尘中的烦恼事,专注于干另外一件事情,把它给脱开,相当于是做了调节了。
举个例子,有时当官的,白天弄的也是心烦意乱的,下班回家以后,我专心于写书法,沉浸其中,或者说专心于作画,沉浸其中,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都置之九霄云外了。一幅字写完,一幅画画完,时间也过的差不多了,那些事儿仔细想一想,什么大不了的呀,也就放下了,过去了。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一点爱好也没有,当官儿下班以后老是想着那些事儿,你怎么当呢?会不会因为操心过多而过劳死呢?不是不可能。
大家会发现,在中国古代,凡是出来做官的人基本上都是多才多艺的,没有两把刷子,你是做不了官的。
刚刚说了做官的这三个条件,同时也说了不能做官的三个条件。其实,如果说这三样都能够做到的话,那就厉害了。
大家想一想,遇事果决能断,同时通达事理,还多才多艺。这样的人不得了,他做起工作来是什么状态呀?
史书上夸赞名臣能吏,经常有一个特别形象生动的词,四个字:剖决如流。
华杉给出了六字评语:那种感觉,真好。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唐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朝代之一,第一个盛世在谁手里呢?在李世民手里面。
李世民特别能够知人善任,他能够根据每一个人的特长,将其安排在最合理的岗位上,让其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比如说房玄龄不善于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断国家大事,就任命为宰相。
戴胄虽然不通经史,但为人处世刚直不阿,李世民就让他去做大理寺少卿,负责案件的审理。
魏征则直言不讳,他遇事不藏着掖着,也不藏私,有话直言直语,不让皇帝犯错误,所以李世民就让他做了谏官。
这样,在李世民的团队中,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尽展其长,只用其长,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从而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缔造出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
其实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给底下的人安排最合适的职务,让他能够尽其才,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南怀瑾老先生说,季康子问这三个人,孔子的意思是不同意,说他不能从政的原因。❤️
事实上,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咱再反面来考虑一下,由于时间有限,所以说要简短一些。
由也果,太果断了,很容易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他做军事统帅可以。让他当官儿,往往少了一点圆通。
而子贡,由于他太通达了,反而不一定能够看上小官这个职位。
多才多艺的人冉求,担心他沉迷于艺术,而不能专心做事。
这里面就是说孔子怕自己的学生到权臣手里面受委屈,但事实上冉求是做了很多年官的,做季氏的家臣。
而子贡在后来孔子死后在卫国做丞相,也是非常厉害的。子路也曾经在卫国做过官。
所以说他们都是有能力的,只是说也各有优缺点,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讲,要用其长而避其短。
好了,时间到了,今天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啦。
明天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这里面的费县的费,过去还读别的音,我们就采取这个fei吧,那个太偏僻了,听起来费劲,读起来更难,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